ID: 23916408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6192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节,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 cover
(课件网) 地理中图(2019)版 高一必修一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在晴朗的夏日,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空气的温度还相对较低,随着太阳的不断升高,气温也随之上升。到中午时,气温已变得比较高了。那么大气是如何受热升温的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就整个地球大气而言,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 辐射。太阳辐射被地球大气吸收与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 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会有一部分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已被削弱。 太阳 大气上界 云层、大颗粒尘埃 水汽、CO2 大气吸收19% 地面吸收47% 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3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云的反射作用尤为显著,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作用愈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过程中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就会改变辐射的方向,向四面八方发生散射。经过散射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不能到达地面了。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其中一小部分被大气吸收。 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可见光很少被吸收 臭氧吸收紫外线 但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球表面上来。因此,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吸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是最显著的。 削弱作用形式 参与的主要大气成分 作用特点 生活实例 反射作用 云层和颗粒 较大的尘埃 对所有波段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暴雨前白昼如夜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有选择性) 雾天时,红橙色的汽车雾灯更醒目 吸收作用 臭氧、水 水汽和二氧化碳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有选择性)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的。 低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大,一方面太阳辐射强度大,另一方面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多。高纬度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递减 递减 天空的颜色 仰望天空,你所看到的颜色就是太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散射后形成的颜色。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客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要穿过一层比正午时更厚的大气层,大部分蓝色光线已经被散射掉了,剩下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可见光。所以天空看起来是橙红色,绚丽多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物体辐射的规律是:物体温度愈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愈短;物体温度愈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愈长。 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约为15℃,比太阳表面的平均温度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在对流层中)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所以,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仅有一小部分射向宇宙,而大部分则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