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411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81422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土壤,主要,形成,因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地理中图(2019)版 高一必修一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 ①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为l:l; ②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 ③土壤生物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阅读 土壤的形态 土壤的形态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孔隙状况和干湿度等。 1、颜色。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红色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黑土 褐土 红壤 黄壤 盐渍土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 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黄壤)非水化氧化铁 2、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 壤土 黏土 沙土 沙粒多、大孔隙多,小孔隙少、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土温变化快 沙黏适中 有机质分解较快 土温稳定 黏粒多 孔隙小,总孔隙大 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慢 土温变化慢 3、结构。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和片状结构等。 4、松紧度。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形态 A B C 颜色 质地 结构 偏灰 偏黄 偏棕 细 中 粗 团粒多,小 团粒多,中 团粒多,大 5、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决定着气液两相的共存状态,并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和温度状况。 6、干湿度。土壤的干湿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土壤剖面 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层次,其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观察者可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来认识土壤的特征。 棕壤 红壤 黑土 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依据有机质的集聚状态,分为调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 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 母质层和母岩层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成土母质,简称母质。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淋溶作用土壤物质以悬浮状态或溶解状态在水分携带下由土壤中的上层移动到下层的作用。 风化作用指地表岩石等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有机层(O层) 腐殖质层(A层) 淋溶层(E层) 淀积层(B层) 母质层(C层) 母岩层(R层)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 呈灰黑色和黑色。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坚硬的岩石。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思考: 黑土肥沃的原因? 黑土的形成得益于这里独特的湿冷气候条件,东北夏季降雨充沛,土壤表面被丰茂的草甸植物覆盖,土壤上层含水量丰富,这种状态被称为“上层滞水”。到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的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的分解变得缓慢,从而转化成腐殖质。经过成千上万年,最终累积出了黑土表面那层深厚的腐殖质层,储存大量养分的腐殖质,正是黑土肥沃的秘密所在。 土壤形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