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理中图(2019)版 高一必修一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的时间。地球诞生之初不断受到陨石撞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增加,地球上大部分的岩石处于熔融状态。 随着陨石撞击的不断减少,地球逐渐冷却。 地球表层冷却形成了原始的地壳,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圈。 同时,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仍从岩石裂隙中喷涌出来,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时释放出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 云层不断凝结致雨向地表倾泻,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步降低。降落到地表的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原始海洋开始形成。 地球逐渐冷却 气体溢出 地表冷却 产生降水 原始大气 原始地壳 原始海洋 地质年代表 地层是指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在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地球历史的时间跨度很大,地质学家们通常根据地层顺序和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把地层划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单位,称为地层单位。 各个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间称为地质时代单位。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分为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只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过程的主要手段之一。绝对地质年代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具体时间。地质学家对矿物或岩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测定,依据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衰变规律计算出矿物或岩石的绝对年龄,即距今的年數。 地球的演化史 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地球已经形成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岩浆喷溢活动相当频繁,构造运动剧烈。由于火山活动强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地球表面的原始海洋和大气处于缺氧状态。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不大。 到太古代晚期,某些地区开始形成小规模的陆地。 太古代的水体中普遍沉积了铁矿。太古代是地质历史上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以上。 原始细菌 藻类 在太古代早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现象。 大约经过十几亿年,地球上才出现了原始的生命,主要是原始细菌。 大约31亿年前,蓝绿藻类已开始繁殖。 地球上从无生命到有生命,是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太古代地层中化石极为贫乏。 元古代(距今25亿一5.41亿年)元古代的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在太古代小规模陆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在元古代末期,已经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 元古代的藻类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 元古代中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层,这说明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氧。 古生代(距今5.41亿~ 2.521 7亿年)由于构造运动,古生代的一些地区发生褶皱隆起,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经过泥盆———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各个古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陆,称为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 构造运动(tectogenesis):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寒武纪、4.854 奥陶纪、4.438 志留纪、4.192 泥盆纪、3.589 石炭纪、2.989 二叠纪、2.521 在早古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入侵,有些古陆地变成了浅海环境。 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因此,早古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又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纪、5.41亿—4.854 奥陶纪、4.854—4.438 志留纪、4.438—4.192 泥盆纪、4.192—3.589 石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