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413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11-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2321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四,循环,过程,地理,意义,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地理中图(2019)版 高一必修一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生物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大气水 蒸腾 蒸发 下渗和径流 凝结降水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水循环主要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在水循环中,蒸发是初始环节。海洋水和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及土壤表层的水分,都会因吸收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输送水汽。其中海水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陆间循环 海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其中一部分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除部分蒸发外,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等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形成的水汽进入大气,大部分在海洋上空适宜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在海洋中,实现海洋与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这种水分交换称为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 降水 太阳辐射(蒸发,蒸腾) 下渗 水的重力(降水,下渗,流入海洋) 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高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这种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陆地内循环。 降水 下渗 蒸发 水循环示意图 蒸腾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陆地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水汽输送 降水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全球水量平衡 公元前,人类就有了水循环的观念。随着对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观测增多,人们对水循环的研究得以深化,并得出水量平衡的概念。许多学者对全球水量进行了多次计算,得到全球水量平衡总的状况:从长期看,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具体来讲,大洋的蒸发量大于其降水量,其差值为陆地降水量,成为大陆水体的来源;大陆的降水量大于其蒸发量,其差值为径流量。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水文观测的进一步发展,水量平衡转向中小尺度的研究,包括主要流域及国家范围内的水量平衡研究。 由此可见,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作为地球上基本和活跃的自然现象,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 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进行运动和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均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分析认识水的更新周期 各种形式的水在循环中以不同周期自然更新。水的赋存形式不同,更新周期差别很大。多年冻土带的地下冰和极地冰盖更新周期最长,约10 000年。海水更新周期约为2 500年,山岳冰川视其规模不同约为数十年至1600年,深层地下水约为1400年。湖泊为数年至数十年,沼泽为1~5年,土壤水为280 天至1年,河水为10 ~20天,大气水为8~9天,生物水则仅为数小时。 比较不同形式水的更新周期,体会更新的含义。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分配过程,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递的作用,这一过程缓解了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不平衡。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搬运、堆积和溶蚀,不断塑造着全球地貌形态。从两极地区的冰川地貌,到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再到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