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660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5686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四,教学课件,八年级,科版,物理,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情 境 导 入 小明从海边捡了一块美丽的鹅卵石,他想测量下这块鹅卵石的密度,你能帮他设计下测量步骤吗?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新 课 探 究 测量密度的原理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 测量物体的体积 根据公式 计算物体的密度 ?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单位:一般量筒单位是毫升(ml) 1 ml=1 cm3 = 10-6 m3;1 L= 1 dm3=10-3 m3 (2)分度值: 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体积是量筒的分度值。 一、学会使用量筒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若液面出现下凹或上凸情形,观察者读数时,其视线应与下凹液面的最低处或上凸液面的最高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读出的值偏大;仰视读数,读出的值偏小,即“俯大仰小”。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在测量物体体积实验操作中,图甲_____(选填“A”“B”或“C”)中读取液体体积方法正确。图乙为用量筒测量一石块体积的过程,则量筒的量程是_____mL,测得石块的体积是_____mL。 B  0~100  20  新 课 探 究 例题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 完成下列体积单位换算。 (1)1 m3= dm3; (2)1 dm3= cm3; (3)1 L= cm3;  (4)1 mL= cm3。 103  103  103  1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实验目的: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 100 ml)、水、烧杯、滴管、细线适量、小石块。 1.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④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上,估测其质量,用镊子按从大到 小的顺序夹取砝码放在右盘中,并使用游码,使天平横梁再 次水平平衡。 (3)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固定托盘架的橡胶圈; ②手扶天平横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零刻线处; ③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⑧利用表中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⑤右盘内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即为小石块的 质量并填入表格中; ⑥将适量的水倒入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量筒中,并用滴管补齐 在某刻线上,记下量筒示数 V1 ,记录在表格中; ⑦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手提细线使小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内的 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示数 V2; ⑨整理实验器材。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实验数据记录表 小石子的质量 m (10 -3 k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1 (10 -3 m3) 量筒中水与小石子的总体积V2(10 -3 m3) 小石子的密度ρ (10 3 kg·m-3) (5)实验结果 小石子的密度 ρ 为 kg·m-3 。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实验讨论:下列方法测量的是哪部分盐水的质量? 这样测量有什么好处? 2、测量液体的密度 烧杯A 烧杯B 烧杯A 烧杯B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实验步骤: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①调节天平;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 质量 m总; ③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 液体的总质量 m余; ④记录倒入量筒中的这一部分液体的体积 V; ⑤根据密度公式 ρ= 计算盐水的密度 ρ= (3)实验记录表格: 杯和液体的质量m总/g 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m余/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g 量筒中液体体积V/cm3 液体的密度 ρ/kg·m-3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个枇杷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先测枇杷的体积,再测枇杷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枇杷应放在右盘 C.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 D.枇杷浸没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