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966

【大单元·任务式】《5.3.1 测量电阻(第一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858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导学案,2024版,教科,答案,课时,5.3.1 测量电阻(第一课时)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能结合欧姆定律,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R=U/I),并能从电压-电流图像中分析不同导体的电阻规律。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电路改进的原因”“多次测量数据的处理”,培养逻辑推理与归纳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设计测电阻实验→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提升实验设计、误差分析与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中养成严谨认真的操作习惯,体会“多次测量以寻找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习重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R=U/I)、实验电路设计(含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分析“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实现多次测量的作用”,以及“电压-电流图像对电阻规律的反映”。 【课前预习】 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1.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I = U/R,变形可得计算电阻的公式R =_____,伏安法测电阻就是利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_____,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_____,再通过该公式计算电阻。 二、实验电路设计与器材作用 2.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除电源、未知电阻、导线、开关外,还需要_____表、_____表和_____。 3.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一是_____,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实现多次测量;二是_____,在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损坏仪器。 三、电压-电流图像与电阻特性 4.在坐标图中,用横坐标表示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将测量的数据描点连线,得到的是_____图像。对于定值电阻,其电压-电流图像是_____,说明定值电阻的阻值_____。 【课中研学】 1. 思考:有一只标注模糊的电阻,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阻值呢? 2. 演示实验:测量未知电阻 (1)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和同学讨论,它有哪些不完备的地方?应怎样改进? (2)与同学讨论,并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 (3)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并记录多组电压和电流值。 (4)分别测出三组电流值和电压值,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三次所测电阻的平均值为_____。 4. 总结什么是伏安法。 1.用图像的方式表示测量结果,在坐标图上,横坐标表示电流I,纵坐标表示电压U: 2. 分析U-I图象,得出结论。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_____,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_____和通过电阻的_____来计算电阻。 2.在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除了电源、开关、导线、待测电阻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表和_____表。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是_____,二是_____。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_____处。 5.测量定值电阻阻值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测量小灯泡电阻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 6.某同学在测量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电压表的示数为2.7V,则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 二、选择题 7. 以下关于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要检查电表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B. 连接电路时,必须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接 C.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D. 测量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8.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若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过大,可能会导致( ) A. 电流表指针不动 B. 电流表指针偏转过小,读数不准确 C. 电压表指针不动 D. 电压表指针偏转过小,读数不准确 9.在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置于任意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