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7560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92766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东汉,兴衰,教学课件,初中,历史
  • cover
(课件网) 东汉宅院画像砖 课前导入 这块出土于四川的画像砖,是东汉豪强住宅的缩影。 豪强与东汉的建立及中后期政局的动荡有直接关系。 东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当时政局有哪些特点?又是怎样走向衰亡的呢?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材料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探究2】根据材料分析,王莽新政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一)西汉灭亡 【探究1】西汉后期,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 朝政越来越腐败; 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社会动荡 矛盾激化 (二)东汉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5年 刘秀(光武帝) 洛阳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 25年-220年 新朝 9年-25年 西汉 前202年-公元9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以致“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后汉书》 (1)人民流离失所,经济凋敝,百姓心怀怨恨; 【探究3】材料反映了东汉初年怎样的社会景象? 刘秀要如何带领这个王朝走向“中兴”呢?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三)“光武中兴” (2)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光武帝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 中央集权,同时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措施 作用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①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④合并郡县,整顿吏治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恢复和发展农业 加强中央集权 缓和民族矛盾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增加劳动力 ③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缓和阶级矛盾 【探究4】说说光武帝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作用。 【探究5】经过光武帝刘秀的励精图治,东汉社会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据《后汉书·郡国五》数据编制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东汉初年 1000多万 光武帝去世时(57年) 2100多万 人口增长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探究5】经过光武帝刘秀的励精图治, 东汉社会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东汉击鼓说唱俑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相关史事】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有所恢复,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rěn),百姓殷富,粟斛(hú)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 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光武中兴 【中兴】王朝从衰败到重新振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四)经济发展 【探究6】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农业 手工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 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 水排模型 王景治理黄河。 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比较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朝代 皇帝 背景 目的 措施 影响 西汉 东汉 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帝 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社会经济萧条,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巩固统治 ①重视农业; ②轻徭薄赋; ③勤俭治国。 ①释放奴婢;②减轻田租; ③减轻刑罚; ④合并郡县,整顿吏治;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安定的局面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原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善用人才等。 【探究7】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启示】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应施行仁政,适时调整政策,重视民生。 比较“文景之治”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