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素养测评(三) 1.C [解析] 声波是纵波,可知,岸边的人接收到的鸣叫是纵波,故A错误;频率由波源决定,所以水波从浅水区传入深水区,频率不变,故B错误;水面上的落叶遇到水波后,落叶在声波的干扰之下发生振动,落叶做的是受迫振动,故C正确;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所以波长一定时,水波遇到大石头比遇到小石头更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D错误. 2.C [解析] 由题意可知,0时刻质点A沿y轴负方向振动,由同侧法结合图像可知,这列波沿x轴负向传播,由图像可知,波长λ=4 m,则周期为T== s=0.2 s,2 s内即10个周期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s=10×4A=40×5 cm=200 cm=2 m,故C正确. 3.C [解析] 甲图中飞机运动到A点时,声波已经传播到前面了,乙图中飞机运动与声音同步,丙图中飞机运动到A点时,声波还在后面,所以丙图中的飞机速度最大,甲图中的飞机速度最小,乙图中的飞机速度与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为340 m/s,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4.A [解析] 甲是t=0时的波的图像,由乙图知,质点P在t=0时处于平衡位置且将要向上振动,根据同侧法可以判断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于周期为4 s,故在t=3.0 s时,质点经过四分之三个周期后,P点应该处在最低位置处,A正确. 5.BC [解析] 由题中波的图像知,这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都在空气中传播,波速相同,选项A错误;由λ1>λ2知,声波1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B正确;由f=知,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不能发生干涉现象,选项C正确,D错误. 6.BD [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为12 m,故A错误;周期T== s=0.15 s,故B正确;0.2 s内波传递了x=vt=16 m=λ,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C错误;t=0.3 s=2T时,x=6 m处的质点仍在原平衡位置,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D正确. 7.AD [解析] 该声波检测器是利用声波干涉原理设计,A正确;若由图甲逆时针旋转右侧出口管道θ角度时,探测到的声波强度依然是最弱,B错误;由于顺时针方向旋转右侧出口管道θ,探测到声波强度第一次达到最弱,故两列波的路程差Δx=2Rθ,根据波的干涉原理则有Δx=λ,联立解得λ=4Rθ,C错误;根据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v=λf,解得该列波的频率f==,D正确. 8.BD [解析] 由图乙可知,t=0时刻质点A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在图甲中,由同侧法可知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由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20 m,由图乙可知周期为T=1.2 s,则波速为v== m/s= m/s,故A错误,D正确;由图甲可知,质点P的平衡位置与质点A的平衡位置的距离为 m,由波的平移法可知,经过0.1 s质点A的振动形式传到质点P,即t=0.1 s时P质点回到平衡位置,故B正确;由波的平移法可知,经过0.2 s质点P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与平衡位置距离为1 m处,质点Q运动到平衡位置下方与平衡位置距离为1 m处,则此时两质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 9.下 上 [解析] 当波从A向B传播时沿波的传播方向,最靠近B的质点是刚刚传到的位置,处于上坡,所以向下振动,由此可知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当波从B向A传播时,最靠近A的质点是刚刚传到的位置,沿传播方向该质点现在处于下坡,所以振动方向向上,所以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 10.P、R Q [解析] 由题图可知P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R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点;Q为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为振动减弱点. 11.大 9 [解析] 由图像可知声音的周期为T=2×10-2 s,根据波速公式λ=vT,可得声波的波长为λ=6.8 m,因AP=AQ,所以在A位置声音加强,又因为QB-PB=3·,所以在B位置声音减弱,故该同学站在位置A时听到的声音比站在B点时听到的声音大;小明从Q点走到P点,当他走到C位置时,声音加强,则有|CQ-CP|=λ,设CQ=x,可得|(30-x)-x|=nλ,由计算可得x=1.4、4.8、8.2、11.6、15、18.4、21.8、25.2、28.6,可知有9次声音明显变大. 12.(1)衍射 干涉 (2)加强 100 [解析] (1)波绕过障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