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7765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12661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堂,第三,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
  • cover
(课件网)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假设:如果你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中,意外地发现前排同学的桌下有一张小抄,他正在偷看。而监考老师似乎并没有发现。这时,你会怎么做? A. 立刻举手向老师报告。 B. 考完后私下告诉老师。 C. 考完后提醒那位同学。 D. 保持沉默,当作没看见。 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核心议题———诚信。在不同的情境下,坚守诚信可能会面临压力、犹豫甚至代价。那么,为什么古人依然告诫我们“人无信不立”?诚信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共同探寻答案。 素养目标 通过分析身边真实案例,理解诚信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践行并倡导诚信行为。(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在讲述诚信故事、进行演讲的过程中,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恰当的肢体动作,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形式,提升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 深入理解“诚信”这一传统美德的内涵,感受其在历史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在撰写演讲稿时,正确运用与诚信相关的词汇、句式,恰当地引用经典论述,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语言运用) 说文解字 古人直接用一张口和一个人来表示“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才能被称之为“信”。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古人眼中的立身之本,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精神品质。 说文解字 古人直接用一张口和一个人来表示“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才能被称之为“信”。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古人眼中的立身之本,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精神品质。 活动一 引经据典话诚信 活动指导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分小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或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内涵。 2.将本组搜集的资料汇总整理成册,借助合适的媒介分享。 3.研读资料,小组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讨论结束后,组内推选代表总结,在班级交流分享。 探究事例 [释义]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人,必定很少能够兑现。 ①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②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逸周书·大戒》) ③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释义]不要改变诚信,即使危难也不动摇。正直诚信显著,才能得到人的鼎力支持。 [释义]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信”的名言 [释义]儒者认为金银珠宝并不值得宝贵,忠诚和诚信才值得宝贵。 ④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⑤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⑥若有人兮天一方, 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 [释义]人违背了信义,那么名声就不会通达。 [释义]人若心中有他人,即使天各一方,用诚信也可以架筑彼此的友谊桥梁。 ⑦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释义]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季布一诺 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重金悬赏捉拿。结果他往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信”的故事 晏殊“殿前换卷” 北宋词人晏殊,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