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7936

【学霸笔记】6.3.1碳达峰和碳中和 教学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399749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霸,笔记,6.3.1,碳达,中和,教学课件
    (课件网) 第六章 控制燃烧 6.3.1碳达峰与碳中和 情 境 导 入 6.3.1 碳达峰与碳中和 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升高,由此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全世界为应对过量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挑战达成的共识。 近 1000 年大气中 CO2浓度变化 情 境 导 入 “碳”指的主要是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追根溯源,理清“碳”从哪里来,又可以往哪里去,在此基础上找准问题解决的方向,开展积极行动。 二氧化碳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6.3.1 碳达峰与碳中和 一、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观察下图(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思考并讨论: 1.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哪些?二氧化碳的吸收途径又有哪些? 2. 二氧化碳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3. 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一方面,生物的 、生物体被微生物分解、海水中的弱酸分解、 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火山喷发时产生的高温也会导致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分解为二氧化碳并释放到大气中。 另一方面,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产生碳水化合物;江河湖海的水体也会溶解二氧化碳,一部分最终转化为碳酸盐。这些都是由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的。 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 光合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的原因: (1)人类大量开发利用化石燃料,使本应在生物圈、岩石圈中留存数百年乃至千万年的碳,被大量且迅速地转化为 涌入大气圈。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2)大量耕地被占用、森林的过度砍伐等都会导致植被面积减少,使植物 消耗二氧化碳的总量降低。 (3)当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短期内无法被吸收时,就造成了碳循环的严重失衡,导致大气 加剧,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温室效应的危害 加剧冰川融化 加速土地沙化 加重洪涝灾害 极端天气增加 地球上的水分加速蒸发到大气层中,地面变得干旱,植被退化,进而导致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暖使雨量较大地区降水量进一步增大,从而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全球变暖还会使局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天气变化,导致气候异常。 气候变暖,使极地及高山冰川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将被淹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二、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被称为碳达峰; 达峰之后,人为碳排放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人为碳吸收达到平衡,即为碳中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承诺体现了我国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030 2060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三、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路 碳中和最核心的科学问题是 和 。 物质转化 能量转换 1. 找出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的可行性路径。 2. 研究制定解决“碳超标”问题的方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一方面,对于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加大力度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