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村与城镇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1~3题。 1.文中描述的民居类型及判断理由是(B)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镇,这里有住房 D.城镇,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D) A.崎岖的山区 B.寒冷的高原 C.漫漫的荒漠 D.平坦的平原 3.下列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城镇的是(C)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交通闭塞,通信不畅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城镇通常由乡村演变而来。下图示意乡村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据此完成4~5题。 4.乡村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通常是(B)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5.从乡村发展为城镇,在空间上表现为(C) A.人口数量增多 B.生活水平提高 C.占地面积扩大 D.环境得到美化 6.关于保护特色城乡景观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注意保护,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没有影响,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换种形式,拆除后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注意保护,要避免过度旅游对特色城乡景观的破坏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如下图)。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黏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7~8题。 7.最初建造“蚝宅”时(B)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B) ①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 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风雨桥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桥顶盖瓦,两侧通透,形成长廊式走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风雨桥桥顶盖瓦,两侧通透的主要作用分别为(A) A.利于避雨,便于通风 B.利于遮阳,便于观察 C.更加美观,便于欣赏 D.更加坚固,便于防守 10.风雨桥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参观。为此下列当地政府采取的举措中,合理的是(B) A.加固桥梁,桥面通车 B.桥头建设宣传牌,介绍桥的历史和工艺 C.桥面两侧出租,发展经济 D.周围建高楼,便于眺望风雨桥 11.某班开展“我爱家乡”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家庄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使该地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材料二 冉庄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地处保定市西南约30千米的冀中大平原上。村庄仍保持着20世纪30—40年代冀中平原中部典型的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房屋多为青砖平房,采用简单的砖雕。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材料三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石家庄市风貌和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 风貌。 甲 乙 (1)图甲表示的是 城镇 景观,图乙表示的是 乡村 景观。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村的人们主要从事 农业 生产活动。 (2)许多年来,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根据材料写出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多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交通便利。 (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冉庄村也面临着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