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489

1.4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 (共17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6935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年级,2024,科版,物理,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四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提问导入 思考: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学习目标 1、能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获取实验数据,并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完成实验报告。 2、能用证据支持或否定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测量所得数据算出需要的结果,能反思测量过程与结果是否合理。 课堂探究 思考: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联系生活体验和已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原理 确定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选择所需实验器材 确定方法步骤并设计表格 路程 时间 刻度尺 秒表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长木板、挡板、木块、刻度尺、秒表。 实 验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 ,可计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四、实验步骤 1.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高做成斜面,使小车在斜面上释放后能向下运动。 2. 标记小车从斜面上释放时前端的位置,将挡板放置在斜面底端。 3. 用刻度尺测量标记处到挡板的距离 s,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表中。 4. 将小车从标记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标记处向下运动到撞击挡板所用的时间 t,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表格中,重复多次并计算小车通过路程 s 的平均速度。 5. 将挡板置于标记处到斜面底端的中部,仍让小车从标记处由静止开始释放,采用相同的方法测量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进行记录。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s1= t2= 60 cm 30 cm 5 s 3 s 五、实验数据 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计算。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大。 六、实验结论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刻。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注意: 1.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时间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大 大 0.25 例 题 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的频闪照片,A、B、C 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 位置运动到C 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cm/s。 3.84 19.2 课堂小结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实验结论 实验交流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与设计 实验步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