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687

23 第六单元课时分层训练(十七) 碳达峰和碳中和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404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九年级,化学,教版,中和,碳达,第六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七) 碳达峰和碳中和                  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循环 1.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C ) 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吸收部分二氧化碳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化 C.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D.化石燃料燃烧会将大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 2.氧循环、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下列对于氧循环、碳循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C )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所以房间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体没有影响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气体X与H2O转化为葡萄糖与O2,气体X是( C ) A.N2 B.Ar C.CO2 D.SO2 知识点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5.制取二氧化碳有下列操作: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⑤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时,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B )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①⑥④⑤ C.③②①⑥④⑤ D.②①③⑥④⑤ 解析:制取二氧化碳的正确操作顺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加固体试剂,再加液体试剂,即先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再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6.某同学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帮他完成下面的部分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__CaCO3+2HCl===_CaCl2+H2O+CO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BC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3)【实验步骤】 验证集气瓶中CO2气体已集满的方法: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__。 (4)【反思交流】 结合实验,你认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是__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稀盐酸的液面以下,实行液封,防止二氧化碳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合理即可)__(写一条即可)。 知识点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7.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于2024年6月5日至6月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__D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雾霾天气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 (2)植树造林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_光合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有机物和__氧气__(填物质名称)。 (3)二氧化碳的捕集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①物理吸附:可以利用固态吸附剂来分离回收二氧化碳,固态吸附剂可能具有__疏松多孔__(填“疏松多孔”或“坚实致密”)的结构。 ②化学吸附: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进行对二氧化碳的捕集与释放,反应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CaCO3_CaO+CO2↑__。 8.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C→CO CO2→X(“→”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由C转化为CO2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CO只能通过与O2反应转化为CO2 C.CO2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CO,化学方程式为C+ CO2 2CO D.X可能是碳酸 9.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1)桢桢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