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 2.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 3.读课文,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并体会其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自我研学 1.文体知识 通讯 定义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分类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 特点 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而言);④描写的形象性;⑤议论色彩较浓。 2.写作背景 2012年11月23日,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起飞着舰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起飞着舰的全过程。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阅读方法指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6)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喜悦的场景。 四、分段学习,合作探究。 1.标题中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着”和“惊”是动词,表示两个动作;“海天”是一个名词,展现一种景象。动静结合,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2.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