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912

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课件+教学设计 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604131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跨学科,地理,初二,人教,教材,新教材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教学设计 课题名 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定义和评选标准。 掌握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名称和分布。 综合思维:分析灌溉工程与自然环境、农业发展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感受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保护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图标注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分类与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分类与分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二十四节气》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的关系,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制作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基本信息表 教师讲解概念: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由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评选,旨在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灌溉工程。 评选标准:历史悠久、设计科学、仍在发挥作用、文化价值突出。 学生:在课本上做笔记。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 小组活动:(1)查阅资料,列出我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灌溉工程名单。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询4—6个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相关资料, 填入表1。 (3)汇总各小组完成的基本信息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资料分析和信息汇总能力。 (二)制作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空间分布图 教师:介绍渠、堰、陂(bēi)、灌区、梯田的含义和特点。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笔记。 教师布置任务:利用基本信息汇总表,按照渠、堰、陂(bēi)、灌区、梯田等类型对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归类。 学生:归类汇总: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各类灌溉工程的图例,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位置标注在图3.29的大致位置上。 学生:设计图例并填图: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标注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三)分析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将图3.29与相关地图比较,在表3.3相应的位置打“√”。 学生:填表: 教师:统计表3.3的结果,设计并绘制统计图,展示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不同地势阶梯、干湿地区、内外流区所占的比例。 【设计意图】了解灌溉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认识并推介一项古代灌溉工程 教师:查询资料,了解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条件。 学生:查询资料后总结: 教师:选择我国一项古代灌溉工程,查阅资料,参考申遗条件,写一段介绍该工程的短文(100字左右)。(需要展示的信息:自然环境特征,修建时期,主要功能,历史影响。) 学生:举例:都江堰位于四川岷江中游,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工程依托岷江丰富的水资源和成都平原的地势落差,通过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三大主体结构,实现无坝引水、防洪排涝和灌溉供水三大功能。两千多年来,它不仅保障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农业繁荣,更成为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写一句广告词,向大家推介该灌溉工程。 学生:举例:千年都江堰,滋润天府国。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深度分析,了解灌溉工程。 课后作业 完成资料收集相关工作。(课件网) 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新人教版·八上 【跨学科主题学习】 小 贾 老 师 原 创 课 件 , 侵 权 必 究 ! 18435121995 视频导入: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定义和评选标准。 掌握我国“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