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奇妙的生命现象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 A.机器人弹钢琴 B.春天杨柳发芽 C.蜻蜓点水 D.牡丹花盛开 2.下列对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B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观察法和调查法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法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C.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验结果要与作出的假设相一致 D.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推理和判断 4.小敏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色小体,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她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求证,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B ) A.调查 B.观察 C.推论 D.作出假设 5.如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C ) 位置 黄粉虫/只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各20只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为利于黄粉虫存活保证实验顺利实施,右侧应适当增加湿度 解析:本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实验设计左右两侧的温度应该不同。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6.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活动及其探究方法不对应的是( A ) A.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调查法 B.统计全国的人口数———调查法 C.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法 D.了解青蛙的体形、体色及生活习性———观察法 解析:用实验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故人口普查应该采用调查法。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用观察法了解青蛙的体形、体色及生活习性。 7.小秦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中,他想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在下列现有的几种镜头中,选择哪种组合才能满足要求( C ) A.②和⑤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⑤ 解析:①②⑤都是物镜;①和④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16=64倍;②和④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16=640倍;③和⑤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64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体积最大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④。 8.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的左下方找到了他要观察的细胞,他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如图所示,装片的移动方向是( D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装片时,装片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要将在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往右上方移动到视野中央。 9.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B ) A.在透明纸上写上“p”字,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 B.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增多 C.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