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460

04 课时分层训练(四)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沪科版 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252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运动,八年级,物理,科版,速度,物体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四)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后半程的路程是BC段的距离,下列能得出后半程运动时间的方案是 丙 (选填“甲”“乙”或“丙”)。 第1题图 甲方案: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到B点停止计时; 乙方案: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到C点停止计时; 丙方案:用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C点的时间减去甲方案中测得的时间。 2.如图所示为“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情景,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三块表所指示的时间分别对应了小车经过路程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时的时刻。已知小车运动通过的总路程s=1.2 m,起点到中点的距离是s1=0.6 m。由此可知,小车在计时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测量值= 0.2 m/s,小车从路程中点位置运动至终点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的测量值= 0.3 m/s。 第2题图 3.关于“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第3题图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 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D.用v=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4.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120 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秒表每格为1 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 B ) 第4题图 A.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AB段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 B.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 C.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 D.小车在AB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5.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秒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某一高度(约6 m)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②选择量程为0~1 m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③使用秒表前,要先观察秒表是否调零 ④所测速度不能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④ 6.在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时,小明做了“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6题图 运动轨迹 AB BC CD DE EF FG 时间/s 4 4 4 4 4 4 路程/cm 6.00 8.00 10.00 10.00 10.00 10.00 速度/ (cm·s-1) 1.50 2.00 2.50 2.50 2.50 2.50 (1)测量气泡运动速度的原理是 v= 。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和秒表 。 (3)请你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4)分析可知,气泡在此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是 先做变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 (5)本实验以气泡为研究对象进行速度的测量,是因为气泡的运动速度比较 小 (选填“大”或“小”),方便测量运动时间。 【创新运用】 7.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第7题图 (1)该实验中应该用 刻度尺 测量小球通过的路程。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75 m/s。 (3)小球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