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500

23 课时分层训练(十九)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沪科版 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164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液体,八年级,物理,科版,密度,课时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九)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知识点一 测量液体的密度 1.要想一次量出密度为0.8×103 kg/m3、质量为100 g的煤油的体积,有下列四种量筒可供选用,比较合适的是( A ) A.最大测量值为250 mL,分度值为5 mL B.最大测量值为50 mL,分度值为1 mL C.最大测量值为100 mL,分度值为2 mL D.最大测量值为1 000 mL,分度值为10 mL 2.小明在实验室测量饮料的密度。调节好天平后,将装有适量饮料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 79.6 g。将烧杯中的部分饮料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再测得烧杯和剩余饮料的质量为39 g,则所测得的饮料密度为 1.015 g/cm3。仔细观察,小明发现在量筒的内壁上有大量小气泡,则他测得的饮料密度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第2题图 知识点二 测量固体的密度 3.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某兴趣小组想测一测橡皮的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原理是 ρ= 。 (2)将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将橡皮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游码的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所示,则该橡皮的质量是 14.4 g。 第3题图 (4)利用量筒和水测出该橡皮的体积为,则通过上述数据可求出该橡皮的密度是 1.2 g/cm3。 (5)若先用量筒和水测出橡皮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橡皮的质量,这样测出的橡皮的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木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量木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木块的密度可表示为(忽略绳子体积)( C ) 第4题图 A. B. C. D. 5.使用量筒时,小明应沿如图甲所示的虚线 b 的方向观察量筒刻度,此时的读数是 60 mL。小红用如图乙所示量筒测量一金属块的体积,所测金属块的体积为 20 cm3 。 第5题图 6.小晨妈妈买了一个小吊坠,小晨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吊坠的密度。 第6题图 (1)将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拨动 游码 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左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将解去挂绳的小吊坠放在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当最后放入5 g的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则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C ) A.向右移动游码 B.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C.取出5 g的砝码 (3)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该小吊坠的质量为 24.0 g。 (4)先向量筒中加入30 mL的水,将重新系好挂绳的小吊坠轻轻放入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则小吊坠的体积为 8 cm3。 (5)小晨将测得的密度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小吊坠可能是 和田玉 制作而成的,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小吊坠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材质 翡翠 和田玉 玻璃 有机 玻璃密度/(g·cm-3) 3.30~3.36 2.95~3.17 2.5 1.18 【创新运用】 7.一种由某公司生产的酱油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小杨同学观察到这种酱油的瓶壁上标有“净含量:500毫升”字样。于是他想:如果这种标注是准确的,则只需用一架天平和一个能够装得下酱油的空瓶即可测出该酱油的密度。 (1)他的实验步骤(用相关字母表示出所测的物理量): ① 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m1 ; ② 将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m2 ; ③ 算出酱油的密度ρ 。 (2)如果用V0表示一瓶原装酱油的体积,则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ρ= 。 (3)实验后该同学分析到:即使瓶上标注的体积非常准确,上述方法由于 酱油倒不干净 ,仍会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如果要进一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