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单元导语关键词:1.在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2.在亚洲,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国家。3.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共同缔造了非洲文明。4.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世界的多元面貌 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 封建、信仰时代的欧洲 伊斯兰文明下的西亚与北非 班图文明下的西非和南非 南亚次大陆 中华文明下的东亚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及整个世界的相对平衡的多元文化格局。不同文明为人类历史作出了贡献,应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5-15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中古时期,亚欧非等地文明异彩纷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目标】 (1)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封君封臣制度,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认识西欧庄园经济的兴盛及庄园经济中农奴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客观地认识封君封臣制度的历史作用。 (2)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中古西欧王权发展、拜占庭帝国兴衰、俄罗斯强盛的历程。 (3)运用史料实证论证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理解认识城市兴起的意义。 (4)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认识基督教在中古西欧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时空定位】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线索梳理】根据“时空定位”图示并快速浏览教材,你能梳理出本课知识学习的线索? 黑暗与曙光交织 的西欧--封建时代 赓续与扩张成就的 东欧帝业 学习线索 拜占庭:查士丁尼:“崇武”与“尚法” 俄罗斯:伊凡四世:“集权”与“扩张”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经济制度 文化:基督信仰时代 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复兴、自治 大学的兴起,科教出现新气象 什么是中古时期? 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和探索时代兴起。 一、黑暗与曙光交织的西欧--封建和信仰时代下的欧洲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兴起,欧洲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 中古骑士制度 材料1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曾经"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 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中世纪》 材料2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 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人口逐渐增长,财 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晚期(约1300—1500)则 见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