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540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48138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课,中国,历代,变法,改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中国发生过多次变法与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 选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现代油画《康有为讲学》 材料:论不变法之害,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内讧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割我台湾也。 ———1896梁启超《变法通议》 战国 立封建 促统一 商鞅 变法 北魏 谋发展 促交融 孝文帝 改革 北宋 固封建 促富强 王安石 变法 明朝 维封建 缓危机 张居正 改革 晚清 变法图强 戊戌 变法 民国 改革失败 民国改革 政府自救 清末新政 过渡时期 1949-1956 完成 社会主义 革命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1956-1966 曲折 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 改革开放 古代:富国强兵 近代:救亡图存 现代:民族复兴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 王朝中后期的自救 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穷则思变,变法和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壹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富国强兵之变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为何变? 如何变? 变之用 穷则思变,变法和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古代富国强兵 西周 战国 商鞅变法 春秋 秦 汉 宋 北宋的改革 明 张居正改革 魏晋 南北朝 孝文帝改革 隋 唐 1840年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变法改革的原因: 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 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改革的根本目的: 改革主要内容: 改革军制、严肃军纪。 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 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 改革的实质: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变化 井 公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 生产力发展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 1、战国: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 李悝变法 燕昭王改革 赵武灵王变革 邹忌改革 思考1:结合所学,归纳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改革的原因? 经济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使用和牛耕技术推广)生产关 系的急剧变动 政治上: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文化上:私学兴盛,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要求富国强兵 士阶层崛起, 地主阶级礼贤下士 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策》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申不起改革变法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兼并战争 各国变法 社会转型 变法目的: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舌战群儒》 1、战国: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