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t 2 Getting along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如neighbour, reach agreement, argue over等 )、短语及句型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本内容;能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清晰、连贯地描述一个关于人际交往冲突与解决的故事。 2. 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升阅读技能,能够通过略读、精读等策略快速获取文本关键信息,分析文本结构(故事的引言、问题、解决方案、影响等部分 );掌握故事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学会构思、起草、修改和完善作文。 3. 文化意识:了解中国传统邻里相处文化中蕴含的智慧,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 4. 思维品质:能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构思故事,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阅读文本中关于邻里冲突及解决的故事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故事写作的结构,包括开头引入、中间冲突与解决、结尾总结感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和合理的情节设置使故事生动、吸引人。 2.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多样化的词汇和句型,避免表达单调;深入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人际交往道理,并将其自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能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作文进行有效修改。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与邻里生活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与解决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任务驱动法:设计阅读任务(如回答问题、总结大意、分析结构)和写作任务(如撰写故事大纲、创作故事、互评互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写作范例、词汇讲解图片等,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写作范例等素材。 2. 制作单词卡片,用于词汇教学和复习。 3. 准备写作练习纸和评价量表,供学生写作和互评时使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些邻里相处的图片或短视频,内容可以包括邻里互相帮助、一起聊天、产生小矛盾等场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或视频,然后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videos How do you think the neighbours feel in these situations Have you ever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with your neighbours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邻里相处(Getting along with neighbours)。 (二)词汇学习(5分钟) 1. 展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neighbour(邻居)、kindness(善意)、reach agreement(达成一致意见)、dividing line(分界线)、argue over(因……争吵 )、give up(放弃)等,并搭配简单的例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例如:“My neighbour is a very kind person.(我的邻居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They argued over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ir houses.(他们为房子之间的分界线争吵。)” 2. 利用单词卡片,进行词汇游戏。教师快速展示单词卡片,学生看到卡片后迅速说出单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