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2493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优秀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7405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巩固,PPT,28张,教学课件,优秀,国家
  • cover
(课件网)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 第4课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 材料:汉兴,接秦之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 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刘邦 ①经济: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凋敝,生产力遭到破坏; ②政治:王国问题,少数民族政权侵扰。 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汉初时局 2. “文景之治” (1)背景: ①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②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③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秦速亡的教训:赋敛无节,徭役过度 得到的经验:“薄赋敛,省徭役” 黄老指黄帝学说与老子学说相糅合 相比道家思想,黄老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 休息→休养生息 休养(节流):轻徭薄赋,安定社会 生息(开源):充实人口,发展经济 (2)具体措施: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表现: 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材料: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滥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3. 汉初的政治制度 (1)西汉初年的各种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2)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时代 措施 影响 汉高祖 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 异姓诸侯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剪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 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给汉朝统治埋下隐患。 汉景帝 削夺诸侯封地 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 汉初处理封国问题的尝试 郡国并行制 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 贰 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面临的形势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今师易道,人易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今诸侯(王国)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政治:王国势力坐大 思想:不统一 当时,私人铸币未完全禁止,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这些富商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他们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西汉初年朝廷曾向他们借钱平反叛乱,他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经济:市场混乱,豪强富商控制国家命脉 1.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1)政治层面 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 海昏侯墓出土墨书金饼,上书“南藩海昏侯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 诸侯国被分为多个小侯国,使得“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十余里”,新封侯国归郡管辖。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主父偃 1.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1)政治层面 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 ②设刺史,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③用酷吏,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抑制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1.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1)政治层面 ④设立中朝,提升尚书令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强化君主专制) ⑤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拔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A.选官标准:“孝”和“廉” B.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考核后由中央任命。 由下到上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1.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2)经济层面 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