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大明王朝: 辉煌与沉沦的交响曲 教学目标: ①了解明朝的统一,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以及封建专制的发展 ②了解郑和下西洋;知道南海诸岛、台湾等岛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对明朝的影响与危机 ③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举措,认识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繁荣之下… 永乐盛世 仁宣之治 洪武之治 郑和下西洋 宦官专权 农民起义 倭寇侵扰 西方殖民 暗潮涌动… 大明王朝的建立 1、1351年 元朝爆发农民起义 3、完成统一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建立政权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壹 政“治”风云变 ———大明政制风云变,繁荣背后暗流涌 政“治”强化 收权 废宰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 李善长 因胡惟庸党 被诛杀全族 汪广洋 因刘基被毒案下诏赐毒而死 胡惟庸 以“谋不轨”罪被杀 株连三万余人 废除宰相制度 为何要废除宰相? 废丞相,皇帝直接领导六部 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明史·胡惟庸传》 宋朝 唐朝 汉朝 秦朝 元朝 废宰相 皇帝管六部 明朝 ①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骄横专权。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③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②前朝教训:宰相权势过重,霍乱朝政,威胁皇权。 限宰相 二府三司制 众宰相 三省六部制 抑宰相 中外朝制度 独宰相 中书省 设宰相 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政“治”强化 收权 废宰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披被 政“治”强化 收权 废宰相 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废丞相有哪些影响 利 君主专制强化,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统治者的统治 弊 加重皇帝政务负担,降低行政办事效率,易决策失误 皇权失去制约,为后来宦官乱政和社会动荡埋下祸根 哎,废丞相后,朕成“加班狂”了!政务太多,忙不过来。得找个智囊小分队,帮朕分担分担。对,就设内阁,找些能人进来,一起搞定国事!这样朕也能轻松点! 政“治”强化 收权 设内阁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先斩后奏 皇权特许 仪仗、侍卫 刑狱、情报 监视朝臣 随意缉拿 刑狱 政“治”强化 收权 厂卫机构 政“治”强化 海疆 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前期(1405-1433) 郑和先后7次率船队出海 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时间: 概况: 结合课本72页,完成以上内容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原因 寻找建文帝 宣扬国威 显示富强 永乐盛世 国力强盛 航海技术 造船技术支持 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政“治”强化 海疆 郑和下西洋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