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易错过关(二) 1.B [解析] 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的电荷量为Q=CU=350×1.5 C=525 C,故A错误;电容器充电过程中,随着两板之间电势差的增大,充电电流逐渐减小至零,故B正确;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容保持不变,故C错误;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电场能,故D错误. 2.A [解析]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则当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可使电容器a板带正电,故A正确;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C=,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即正对面积S减小,则电容C减小,根据C=可知,电荷量Q不变,则电压U增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故B错误;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C=,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则相对介电常数εr增大,则电容C增大,根据C=可知, 电荷量Q不变,则电压U减小,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减小,故C错误;根据C=可知, 电荷量Q增大,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则说明电压U也会增大,则不能表明电容变大,故D错误. 3.B [解析] 由电容器的决定式C=知玻璃瓶瓶壁越厚,即d越大,电容越小,充电电压一定时,莱顿瓶容纳的电荷越少,A、D错误;由电容器的决定式知,瓶内外锡箔的正对面积越大,莱顿瓶的电容越大,莱顿瓶容纳电荷的本领越强,B正确;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性质,跟充电电压无关,C错误. 4.C [解析]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CU,故A错误;两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故B错误;M、N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MN=ELsin θ=,故C正确;若B板接地,N点电势为φN=,故D错误. 5.A [解析] 在A处电离出正离子,经B、C间电压加速后,由动能定理可知qU=mv2,解得v=,以t秒内喷射的离子为研究对象,应用动量定理有Ft=nmv,又因为I=,J=,解得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推进器获得的推力大小为,故选A. 6.ABC [解析] 滚筒C要顺时针旋转,使粉粒靠近电极G而带上负电,A正确;电极G电离空气产生大量离子,使得粉粒a、b都带负电,粉粒a绝缘性能良好,粉粒a上的负电与滚筒C上的正电相互吸引,被吸附在滚筒C上,最后被刮板D刮入料槽E中,B正确;粉粒b导电性能良好,会与滚筒C上的正电荷先中和,然后带上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场力对粉粒b做正功,故粉粒b落在料槽F中,故C正确,D错误. 7.B [解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极板间的电压、距离、电荷量相等,质量未知,所以加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不同负电粒子在电压为U1的电场中由静止开始加速,根据动能定理有qU1=mv2,带电粒子在平行板间运动的时间为t=,带电粒子在平行板间运动时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a=,带电粒子在平行板间运动时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at2=,根据动能定理有qy=mv'2-mv2,解得v'=,若比荷相等,则带负电粒子从平行金属板间射出的速率相等,故B正确;由B分析可知带负电粒子从M孔射出的动能为qU1,若电荷量q相等,从M孔射出的动能相等,故C错误;带电粒子在平行板间运动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y=at=,偏转角度θ的正切值为tan θ==,则偏转角度θ与比荷无关,偏转角度θ相同,故D错误. 8.(1)大 (2)向左 (3)1.7 × 10-3 [解析] (1)开关接1时,对电容器充电,由于开始时电容器两极板不带电,所以开始时充电电流比较大; (2)当开关S接2,放电时正电荷从上极板流出,所以流经G表的电流方向是向左; (3)根据q=It可知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即为通过的电荷量,图像下共有42格,所以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约为Q=42×0.001×0.4 C=1.68×10-2 C,而所加电压U=E=10 V,所以电容为C== F≈1.7×10-3 F. 9.(1)1×10-9 F (2)2×103 V/m (3)-20 V [解析]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 F=1×10-9 F (2)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E== V/m=2×103 V/m (3)设C点处的电势为φC,则有 -φC=Ed=2×103×1×10-2 V=20 V,φC=-20 V 10.(1)45° 负电 (2)- (3) [解析] (1)由题意知,带电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