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素养测评(二) 1.D [解析] 电容C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与电压、电荷量无关,属于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的物理量,故A不符合题意;电阻R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与电压、电流无关,属于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的物理量,故B不符合题意;电势φ是电荷所受具有的电势能与该电荷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电势与电势能、电荷量无关,属于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的物理量,故C不符合题意;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与场源电荷Q成正比,与电场中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故D符合题意. 2.C [解析] 管内接通静电高压时,管内存在强电场,它使空气电离而产生阴离子和阳离子,阴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时,碰到烟尘微粒使它带负电,所以金属管A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B接负极;正电荷一般不能被吸收,故选C. 3.D [解析] 振动膜不振动时,电容器电容保持不变,电容器两端电压不变,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故A错误;振动膜向右运动时,可知d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增大,故B错误;振动膜向左运动时,可知d增大,根据C=,C=可知电容减小,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小,电容器放电,故C错误;振动膜向右运动时,电容器的电容增大,电压不变,可知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大,电阻上有从a到b的电流, 故D正确. 4.D [解析] 因为OA=O'B,且O'O'两个点电荷相等,所以电荷q由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为0,即φA=φB,所以UAB=UBC,即W1=W2=W3,A、B、C错误,D正确. 5.D [解析] 离子所受的静电力向左,由于电场强度的方向不能确定,所以离子带电性质不确定,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运动方向也不确定,故A、B、C错误;若带电离子从a到b点,则静电力做正功,所以离子在a点的动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动能,故D正确. 6.B [解析] 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其电压保持不变,将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板间场强减小,油滴所受电场力减小,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故A正确;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板间距离增大,电容器的电压不变,根据E=知板间场强减小,由U=Ed得知,P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板间场强方向向下,P点电势比下极板高,则可知,P点的电势降低,故B错误;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间距变大,导致电容变小,故C正确;将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板间距离增大,电容减小,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由Q=CU得到,电荷量Q减小,故D正确. 7.A [解析] 物块在上滑过程中,对物块受力分析,可知上滑过程中应满足qEcos θ>f+mgsin θ可知电场力做功大于摩擦力做功,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因此物块在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增大,A正确;物块在上滑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W电-Wf-WG=ΔE可知W电>WG电场力对带电物块做正功,带电物块的电势能减少,因此物块在上滑过程中,增加的重力势能一定小于减少的电势能,B错误;物块下滑时经过C点向下运动,再返回到C点时有摩擦力做功,由能量关系可知,物块下滑时经过C点的动能一定大于上滑时经过C点的动能,C错误;当不加电场时,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为N=mgcos 30°=mg,物块下滑时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力f=μmgcos 30°=mgsin 30°=mg,由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知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当加上电场后,由于电场力的作用可知N'=mgcos 30°+qEsin 30°,f'=μ电场力使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成比例关系增加,则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仍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则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可知斜面在水平方向受力是零,则斜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零,D错误. 8.BC [解析] 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可得eU=mv2,解得v=,v与两板间距无关,所以当改变两板间距离时,v不变,故A错误,B正确;仅增大U时,v增大,故C正确;由于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不变,所以极板之间的场强为E=,电子的加速度为a==,电子在电场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