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易错过关(三) 1.D [解析] 电阻R=,电容C=,电流I=均采用比值定义法,电场强度E=是点电荷的决定式不是比值定义法.故选D. 2.C [解析] 根据q=It可知q=2×60 C=120 C,故选C. 3.A [解析] 在时间t内,流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nvte,因此导线中电流I==nev,故选A. 4.D [解析] 根据R=,可知图像的斜率等于电阻,可知A的电阻较大,两电阻串联后电阻比A的更大,则U-I图线在区域Ⅰ,两电阻并联后电阻比B的更小,则U-I图线在区域Ⅲ,则选项A、B、C错误,D正确. 5.B [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有Ra=ρ,Rb=ρ,解得Ra∶Rb=2∶1,A错误;由于5 s内有5×1018个自由电子通过导线a的横截面,根据电流的定义式有I== A=0.16 A,根据图形可知,金属导线a、b串联,即流经导线b的电流为0.16 A,B正确;根据上述可知,5 s内有5×1018个自由电子通过导线b的横截面,C错误;由于材料相同,则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目相同,根据电流的微观定义式有I=nevaSa=nevbSb,解得va∶vb=2∶1,D错误. 6.D [解析] R1、R2并联,电压相等,可得I1∶I2=R2∶R1=1∶1,流过R3的电流为流过R1、R2的电流之和,即I3=I1+I2=2I1=2I2,可得I1∶I2∶I3=1∶1∶2. 7.AD [解析] 加5 V的电压时,电流为1.0 A,则由欧姆定律可知,R== Ω=5 Ω,故A正确;加12 V的电压时,电流为1.5 A,可得电阻为R'= Ω=8 Ω,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图像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减小,可知导体的电阻越来越大,故C错误;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减小,故D正确. 8.A [解析] 由图可知,两导体柱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因两导体柱串联,则电流相同,则两导体柱的电阻之比=,根据R=ρ得S=,则=·=×=,故选A. 9.BCD [解析] 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后,电流计两端的电压相等,流过电流计的电流相等,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所以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1∶1;量程不同的电流表读数不同,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和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当偏转角相同时,两表读数之比为1∶5,故A错误;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电流相同,则读数之比为1∶1,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和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当读数相同时,偏转角度之比为5∶1,故B正确;两个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后,电压相同,则读数之比为1∶1,由于量程不同,分别为0~3 V和0~15 V,则指针偏转角度为5∶1,故C正确;两个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后,电流相同,则偏转角度为1∶1,量程不同,则读数为1∶5,故D正确. 10.(1)A C (2)如图所示 [解析] (1)由于电池组E电压为3.0 V,故电压表选A.由于灯泡的电阻约为R== Ω=4 Ω,由电路图可知,为了操作方便,滑动变阻器应选用C. (2)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器接法,电流表外接,如图所示. 11.(1)0.3 V (2)如图所示 5000 Ω (3)0.5 V [解析] (1)若用此电流表测量电压,则能测量的最大电压为Ug=IgRg=0.003×100 V=0.3 V. (2)若将此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改装原理如图所示,则改装后的电压表的内阻为 RV== Ω=5000 Ω. (3)若将此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改装后的电压表的表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为 V=0.5 V. 12.(1)0.05 A (2)0.5 C [解析] (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I==0.05 A (2)10 s内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 q=It=0.05×10 C=0.5 C 13.200 Ω 4850 Ω [解析] 微安表并联电阻改装为1 mA的电流表,有 Im=Ig+ 解得R1== Ω=200 Ω 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 Im=1 mA 内阻为 RA== Ω=150 Ω 再改装为量程为0~5 V的电压表,则有 Um=Im(RA+R2) 解得R2=-RA= Ω-150 Ω=4850 Ω本章易错过关(三) 一、选择题 1.[2024·广州六中月考]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四个选项中应用了比值定义法的是 ( ) ①电阻R= ②电场强度E= ③电容C= ④电流I=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是2 A,则1分钟内通过该导体某截面的电荷量为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