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2922

第六章 第五节 量子化现象(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99756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第三,必修,2019,教版,物理
    第五节 量子化现象 [教材链接] 1.电磁场 一致 电磁波 相互激发 2.电磁波 反射 折射 相等 例1 AD [解析] 电磁波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电磁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非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其周围才能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0×108 m/s,空间站到地球表面的距离s=4×105 m,电磁波从空间站传播到地面的时间为t== s≈0.001 3 s,故C错误;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场理论,赫兹通过实验捕捉到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故D正确. 变式1 D [解析] 奥斯特在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的思想启示下,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故A正确;法拉第认为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介质传递的,并把这种介质叫做“场”,首先用“力线”形象地描述“场”的物理情景,故B正确;麦克斯韦最早通过理论的计算说明,光是一种电磁波,故C正确;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故D错误. [教材链接] 1.(2)德国 不是连续 2.(1)光电子 (2)动能越大 光的强度 (3)连续 光量子 光子 例2 B [解析] 能量子假设是由普朗克最早提出来的,故A错误;能量子表示微观世界的不连续性观念,故B正确;电磁波波长越长,其能量子的能量越小,故C错误;能量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不是指类似于质子、中子的微观粒子,故D错误. 变式2 ACD [解析] 普朗克的理论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一份一份的,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分立的,故选A、C、D. [教材链接] 1.光电效应 粒子性 波动性 2.波动性 粒子性 3.概率大 概率小 例3 C [解析]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二者是统一的,但不同于宏观概念上的波,也不能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故A、B错误;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故D错误. 变式3 ABD [解析] 光是一种电磁波,故A正确;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光的衍射条纹中,明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故B正确.光子静止质量为零,速度为光速,不是普通意义中的物体,C错误.根据光的性质可知,光的直线传播只是宏观近似规律,故D正确. [教材链接] 3.能量 量子化 能级 4.辐射光子 分立 5.德布罗意 6.海森伯 薛定谔 例4 BCD [解析] 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其轨道半径也是不连续的,只能是一些特定的值,A错误,B正确;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可能吸收或辐射能量,C正确;玻尔理论由于没有彻底挣脱经典物理学理论的束缚,仍然有可以修正的地方,D正确. 变式4 BC [解析] 由普朗克能量子假说可知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A错误,B正确;最小能量值ε=hν,则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C正确;能量子假说反映的是微观世界的特征,不同于宏观世界,并不与现实世界相矛盾,故D错误. 随堂巩固 1.C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可知,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首先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他认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能量子,黑体辐射本质上是电磁辐射,故A错误;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处于基态是最稳定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由于不稳定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同时放出光子,故B错误;根据物理学史可知,赫兹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根据电磁场理论,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故C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根据c=λf可知,当频率f减小时,波长λ会变长,故D错误. 2.D [解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单个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由ε=,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能量越小,故A、B错误;在干涉条纹中亮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