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3540

5.1《文明有礼》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118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明有礼,格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
  • cover
5.1《文明有礼》教学设计 课题 文明有礼 单元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分析 本框隶属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5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二框内容,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原因及要求,强调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要求我们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第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说明文明有礼的意义,包括立身处世、促进社会和谐、塑造国家形象等。第三,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如言谈文明、举止端庄,并强调从小事做起,不断学习与实践。整体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后续更深入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经验,但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实践中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可能忽视礼貌细节,如说话语气、着装仪表等;有些学生能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但未能持之以恒地践行;对文明礼仪与国家形象、社会和谐的关系认识较浅。学生需要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文明有礼内化为自觉行为,并在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文明有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认同其对社会和谐与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同,愿意主动践行文明礼仪。 健全人格:培养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的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言行失礼,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道德修养:认识到文明有礼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注重细节,如说话和气、着装得体等,逐步提升自身道德水平。 法治意识:理解文明有礼与社会公德的关系,知道遵守社会秩序是公民的基本责任;明确文明行为与法律法规的联系,增强规则意识。 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文明行为关乎社会风尚和国家形象;愿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重点 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难点 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 新课 社会热点:5名游客被大屏滚动公示!网友:公示得好 北京八达岭长城检票口的电子大屏上,滚动展示着今年5月5名游客在长城上刻划被公安机关处以5日拘留并处200元罚款的信息。其中,游客个人信息包括性别、籍贯,以及模糊了的姓名。这一幕引发网友热议和支持。 交流讨论:景区公开曝光游客不文明行为,你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 教师过渡:大家刚才的讨论非常精彩,其实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文明旅游至关重要。那么,个人文明素养与社会公共秩序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倡导‘文明有礼’?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答案。 讲授 新课 总议题:践行文明有礼,共筑和谐旅途 分议题1 :旅途中的“德”与“失” 分议题2 :文明有礼的重量 分议题 3:文明有礼不难行 分议题 1:旅途中的“德”与“失” “到此一游”“某某爱某某”的刻划在名胜古迹的建筑、树木、栏杆上并不鲜见,在长城的一些烽火台上甚至“集中连片”。旅游观光中,乱丢垃圾、破坏景区设施、插队、伤害动物等行为也时有发生。 思考:有人认为,‘刻字留念’是自己的自由,无伤大雅。你同意吗?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对文物: 对文物古迹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破坏,损害了历史文化遗产。 对其他游客: 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破坏了他人欣赏美景的心情。 对自己: 暴露了个人素养的缺失,甚至会受到法律制裁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对社会: 破坏了旅游秩序,损害了城市乃至国家的文明形象。 学生活动1:“文明旅游我践行” 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针对“保护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