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3907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0 第二章 第六节 原核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讲义 生物浙科版 高中必修一 (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9-2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33434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细胞核,教师,学生,必修,高中,科版
    第六节 原核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通过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认同细胞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个体微小、结构_____。 ·原核生物由_____构成。细菌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一、小资料 马古利斯和她的“内共生学说” 1.学说的倡导者 美国科学家琳恩·马古利斯倡导的内共生学说,是关于早期生命演化中细胞如何_____的学说。 2.学说的内容 马古利斯认为,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起源于早期的_____生物,某些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成为线粒体;而蓝细菌被吞噬后逐渐演化为_____。 3.证据表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共生学说是正确的,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结构更接近_____生物而不是_____生物等。 4.普遍性 共生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如双小核草履虫内的某种结构实际上是一种_____,一些海洋动物如造礁珊瑚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共生。 二、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原核细胞 1.化石证据 35亿年前的地层中,就发现了早期_____的化石。通过对地质岩石分析,可靠的、大量的_____化石于10亿~8亿年前才出现。 2.早期地球特点 早期地球没有臭氧层,_____很强,大气中_____含量很高,导致地表_____比现在高得多。诸多因素导致早期地球环境并不适合生命生存。 3.蓝细菌的出现改变了地球大气环境 蓝细菌在其出现后的10多亿年时间里,一直是地球的_____。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蓝细菌光合作用释放的_____逐渐在大气圈积累,为_____生物的起源创造了条件,同时促进了_____的形成,阻挡了大量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促使大气圈中_____含量下降,将碳元素转移至岩石圈中形成碳酸盐;_____含量的下降逐渐降低了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_____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4.真核生物逐渐出现 随着_____的改变,逐渐出现原始单细胞真核生物。随着真核生物的繁盛、演化,_____逐渐衰落,_____生物逐渐占据了生态系统。 三、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1.没有_____包被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区别于真核细胞最显著的特征。原核细胞的DNA较小,位于_____或称_____,且不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对细胞有_____和_____形态的作用。我们生活中服用的不少抗生素,就是通过破坏细菌_____的合成而达到抗菌的作用。细胞壁的外面有时还有一层_____,主要由_____组成,具有保护、黏附等多种功能。有些细菌还有_____,使其能够运动。原核细胞只有_____这一类细胞器。 3.原核细胞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可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某些原核细胞可以进行需氧呼吸,与需氧呼吸相关的酶分布于_____;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含有附着光合色素的____,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内共生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没有联系。 (  ) 2.在整个生命进化史前3/4的时间里,原核生物是地球上唯一或主要的成员。 (  ) 3.原核细胞结构简单,由外向内分别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  ) 4.抗生素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的合成。 (  )  内共生学说与蓝细菌出现 1.如图所示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图解 “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好氧型细菌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目前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功能、成分等方面与细菌存在相似之处,支持了“内共生学说”。 2.蓝细菌的出现改变了地球大气环境 蓝细菌最早出现在地球上,在其出现后的10多亿年时间里,一直是地球的主要生物类群。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蓝细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逐渐在大气圈积累,为真核生物的起源创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