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3963

6.1 树立法治观念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1748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法治,树立,观念,格式,教学设计,2025-2026
  • cover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1《树立法治观念》教学设计 课题 6.1 树立法治观念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树立法治观念》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法治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教材分析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底线,也是最刚性的规则。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收尾课,学习安排的是“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本课时聚焦于“树立法治观念”,是第六课“提升法治素养”的开篇内容。法治观念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具有基础性作用。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接着强调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然后深入讲解法治观念的内涵,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最后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开始对社会现象和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具体的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如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在家庭中遵守家庭规则等。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规则与法律的联系,也没有将法律意识贯穿到自己的行为中。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核心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法治国家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理解法治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对法治的信仰和尊崇。 法治观念: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围绕议题“法治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明确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和作用;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掌握树立法治观念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重点 法治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树立法治观念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难点 将法治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时政新闻:近期,备受瞩目的释永信案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直指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存在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的行为 ,同时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材料展示 思考:从释永信案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任何行为都需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即使是看似超脱尘世的宗教领域也不例外。这起案件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像释永信那样面临如此严重的法律指控,但法治观念却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的交通规则遵守,大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我们以法治观念为指引,规范自身行为。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牢固的法治观念,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前面我们讲到社会生活讲道德,于此同时,社会生活也需要法治,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提升法治素养》第一框题《树立法治观念》 结合最新发生的时政,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考。 材料导入 感悟 讲授新课 目录 1 解码法律———含义及要求 2读懂法治———法治观念的内涵 3 践 行 法 治———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第一部分 解码法律———含义及要求 出示图片 结合漫画,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的后果. 同学们,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呢? 思考:你觉得法律对我们有着怎样的要求? 笔记整理 1.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①含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