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知识点一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 把蒜瓣捣乱成蒜泥的过程 B. 把白糖放入水中,糖水变甜的过程 C. 把冰糖放入油锅,炒成糖浆的过程 D. 粉碎机粉碎废旧纸张的过程 2. 下列现象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冰化成水 B. 糖块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C. 冰棒在嘴里变成水 D. 用铁水浇出铸件 3. “打铁花”主要过程是将生铁烧至1 600 ℃以上化成铁水,一人舀起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人则用力击打空中的铁水,瞬间铁花四溅。生铁化成铁水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铁花变成铁屑下落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4. 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同学集合后,先原地踏步,然后跑步,最后解散,自由活动,如果按这些阶段与固体、液体和气体做类比,则“原地踏步”时,相当于 体;“跑步”时,相当于 体;“解散”后,相当于 体。 知识点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如图是“探究蜡烛熔化的特点”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5题图 A. 蜡烛应碾碎之后放入试管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的温度不超过熔点 D. 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6. 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第6题图 (1)其组装的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错误之处: 。 (2)纠正错误,重新调整器材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第15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实验采用了水浴加热法,这样加热的优点是 。 (4)小红同学认为,用纸盖子穿过试管盖在图甲中的烧杯上方,会 (选填“缩短”或“延长”)实验时间,理由是 。 7. 如图所示,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汁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 第7题图 A. 豆腐自身冻缩形成的 B. 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形成的 C. 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 D. 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8.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图像中的AB段表示凝固过程 B. 海波凝固共用时5 min C. 在BC段海波温度不变,持续放热 D. 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9. 小明通过实验寻找冰熔化时需要吸热的证据。用图示两个相同的保温容器,在两个容器中放入同样的适量的温水,然后向甲容器中加冰块,向乙容器中加水,待冰熔化完,比较甲、乙容器中的水温。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对于后加入的冰块和水,应满足( ) 第9题图 A. 冰熔化成水后,应与水一样多,冰块的温度低于0 ℃ B. 冰熔化成水后,应与水一样多,冰块和水的温度均为0 ℃ C. 冰熔化成水后,应比加入的水多,两者温度相同 D. 冰熔化成水后,应比加入的水少,两者温度相同 10.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冰熔化的过程中,某时刻试管内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烧杯内温度计示数可能为 (选填“-10 ℃”“0 ℃”或“30 ℃”)。若随着试管内冰熔化的进行,试管内温度计的玻璃泡露出液面,应该 (选填“向下移动a”或“向上移动b”)。 第10题图 第2课时 知识点一 晶体和非晶体 1. 下列物质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铁、食盐、玻璃 B. 铝、石蜡、松香 C. 冰、塑料、松香 D. 萘、水晶、铝 2. (物理与工程)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 ) A B C D 3.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第3题图 A. 海波的凝固点是-48 ℃ B. 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