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地理悦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她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这个形状的 【目标导航】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基础知识预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认识过程:_____→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以及月食时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现象,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___ _____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如下图所示。 (2)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天圆地方 麦哲伦船队 地 球卫星照片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认识地球全貌,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_____之一,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工具 图解知识 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 一个球体的实例 名师提醒 1.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是人们为方便研究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而假想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2.地轴穿过地球仪内部,经纬线位于地球仪表面。 拓展延伸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组数据,更加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相当于约729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 7 000平方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约50小时(飞机平均飞行速度为800千米/时)。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认识地球的形状 情境创设 把一个篮球和一块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两名同学面对面站立,距离2米左右。如下图所示。 思考1 甲同学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同学将竖直铅笔由D向C缓慢移动。甲同学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其长度_____(改变/不变)。 思考2 用篮球代替木板,将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移动,甲同学会发现铅笔的长度逐渐变 ___(长/短),直至铅笔___(上/下)端消失;将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移动,铅笔长度发生的变化是逐渐变___(长/短),随着位置的移动,先出现铅笔的___(上/下)端,后出现铅笔的___(上/下)端。 不变 短 上 长 上 下 思考3 如果把铅笔看成是海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则可以看到船身的变化是由_____(填字母)向_____(填字母)移动。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推断地球的形状是_____。 B A 球体 知识归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变式训练 (2024·青岛学业考改编)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宇宙观,反映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中能体现中国“盖天说”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如图是人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的地球形状,据图可判断地球是一个(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规则球体 B.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规则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形状。第(1)题,“盖天说”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秦朝半两钱圆形方孔,体现了“天圆地方”;北京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地球仪和浑天仪都是球形的,不能体现“盖天说”。第(2)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后作业测评 (2025·潮州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对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