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在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中,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很少见,但青铜尊、罂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材料可以说明( ) A.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B.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商周时期各地区间交流十分频繁 D.商周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 2.“王”在古文字中是斧钺之形。商王自称“予一人”宣称他代表部众对天负责,又代表“天”统辖部众。周王的“天子”之称,则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义。材料反映了( ) A.政治权力的集权化倾向 B.专制政治体制初步建立 C.君主依仗武力进行统治 D.血缘与政治联系很密切 3.孔子有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老子强调“损有余而补不足”,主张平均分配。韩非子主张堵塞个人私利而一概按功行赏。他们的思想主张( ) A.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B.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意愿 C.推动了新型政治体制的建立 D.体现了传统民本政治思想 4.《晋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一旅”为五百顷,“一卒”为一百顷,这是一种食田之制。食田一般是任职授与,去职交还。由此可见,当时( ) A.世卿世禄制逐步形成 B.分封制度最终瓦解 C.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社会出现转型趋向 5.秦朝的中央政府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有学者指出,“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地方分裂势力过于强大 B.政治体制仍不够健全 C.战乱造成军事人才匮乏 D.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6.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平准法。政府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储的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此法( ) A.有利于国计民生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C.限制了商业发展 D.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7.如图反映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经济的开发 B.北方遭遇少数民族侵扰 C.政治中心的转移 D.国家政局的剧烈变动 8.陈寅恪先生曾说:“(东汉以后)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这一现象( ) A.助推了魏晋门阀士族政治的形成 B.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有效地回应了佛道对儒学的挑战 D.不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 9.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羁縻府、州,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军镇的兵力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上述材料体现出唐朝( ) A.调整民族政策以推动区域发展 B.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国家统一 C.边疆社会治理成效十分显著 D.采用因俗而治原则治理边疆 10.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焉耆县境内发掘出一座唐代屯戍城堡。在城堡的窖藏里,发现小米、高粱、面粉和胡麻等,同时发现了石碾、铁犁、镰柄等生产工具。据此可知,唐代( ) A.中原与边疆地区生产方式一致 B.先进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地区 C.精耕细作农业已走向全面成熟 D.农业技术推广巩固了国家统一 11.据《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在印度海和中国海,海里有珍珠和龙涎香……植物中有黑檀、苏枋木、竹子、沉香、龙脑、肉豆蔻的果实、丁香、白檀以及其他优质香料。”海外大量装载香料的船驶入唐朝境内,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之一、唐中后期扬州的香料贸易发展迅速,仅次于广州。这说明唐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