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5879

五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表格式大单元设计(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日期:2025-09-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97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设计,青岛,数学,上册,五年级,教学设计
  • cover
《五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大单元设计 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 11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要求,学生应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理解其实际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提升数学建模素养。本单元强调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借助动手实践探究面积计算方法,体现“做中学”的理念,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剪拼、平移等操作活动,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量的实际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能正确使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S=ah、S=ah÷2、S=(a+b)h÷2),并熟练计算各类多边形的面积;能灵活运用“分割法”或“补全法”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合理选择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菜地、停车位、标志牌、虾池等场景的面积计算;认识公顷与平方千米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建立1公顷约为一个边长为100米正方形大小的空间表象,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能在不同单位间进行换算,并应用于测量较大土地面积的情境中;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归纳与表达的能力,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世界的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理解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思想,明确新旧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并进行换算; 运用“割补法”或“添补法”解决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复杂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 在真实任务驱动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学习难点 深刻理解三角形与梯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几何意义,避免机械记忆导致的错误应用; 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合理确定分割线或补全线的位置,确保分解后的各部分可独立求解且无遗漏或重复; 建立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面积单位的直观感知,克服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产生的抽象感;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准确提取关键信息,识别图形类型,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与单位; 将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有效转换,在交流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题依据。 评价任务 1. 能够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底和高,并测量数据后计算面积; 2. 能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说明两者面积关系并推导公式; 3. 能独立完成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口头解释(上底+下底)×高÷2的含义; 4.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面积的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 5. 能正确解答包含单位换算的面积应用题,如将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6. 能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同一组合图形的面积,并验证结果一致性; 7. 能结合校园或社区规划图,估算某一区域的土地面积并提出合理建议。 资源 与建议 教材内容来源于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多边形”,以玻璃、交通标志牌、椅子面、虾池等真实生活情境贯穿始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建议教师准备充足的学具材料,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纸片若干组,剪刀、直尺、方格纸等,支持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充分利用教室墙面、操场、花坛等现有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实地测量与估测,强化单位感知;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教学中应突出“问题—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