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名称 三角形的面积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要求,学生应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其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转化的方法,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探索面积公式;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两者之间的面积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能说出“除以2”的几何意义,即一个三角形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三角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并正确测量数据后计算面积;通过制作交通标志牌的实际任务,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观点,提升交流与协作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逻辑;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h÷2,并能熟练应用; 正确识别三角形的底与对应的高,特别是在非标准摆放的情况下准确作高。 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三角形面积要“除以2”,避免机械记忆导致的漏除错误; 在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中准确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沟通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与所拼成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共性规律,归纳出普遍适用的公式。 评价任务 1. 能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明面积关系;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道理; 3. 能在给定的三角形上画出任意一条底边及其对应的高; 4. 能独立完成教材例题中标志牌铝皮面积的计算并写出完整解答过程; 5.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6cm 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资源 与建议 使用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68页内容作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制作交通标志牌”情境引入;准备每人两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各一组)、剪刀、直尺、方格纸;教师提前制作多媒体演示动画(可无声呈现拼接过程),用于展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拼合效果;建议采用“猜想—验证—归纳”探究模式,鼓励学生先预测再动手;对于拼接困难的学生,可提供半透明描图纸辅助对齐;强调安全使用剪刀,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学 习 过 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再现真实场景,激活已有经验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了平行四边形玻璃的面积。今天,又有新的任务来了。出示课本第68页图示:两位工人正在桌前讨论交通标志牌的制作,图纸显示一个红色警示三角形标志牌,标注底7.8分米,高9分米。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图形的特点———三条边、三个角,其中一个是明显的尖角。 (2)、引发认知冲突,明确研究方向 提问:要做这样一个标志牌,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铝皮呢?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算?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通过“底×高”来求面积,那三角形能不能也这样算?有的同学可能会猜是不是“底×高”就行?或者“底×斜边”?这时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9×7.8,但无法确定是否正确。回顾之前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用了“转化法”,启发思考:能不能也把三角形变成我们会算的图形呢? 学 习 过 程 二、动手操作,探究公式 (1)、提出猜想假设,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是通过割补转化成长方形的。而三角形只有一个顶点,不好直接剪拼。有没有别的办法?提示:如果我们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出一个我们会算的图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可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甚至是更大的三角形?记录学生的各种猜想,为后续验证做铺垫。 (2)、开展拼接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