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教学设计 课题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单元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声学板块的总结与应用章节,承接前面对声音产生、传播及特性的学习,聚焦 “声音如何为人类服务” 这一核心主题,构建 “有益声音利用 — 有害声音控制” 的双向知识体系。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大量跨领域案例,帮助学生建立 “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应用奠定思维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道声音与建筑的关系;了解什么是超声和次声,及它们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知道噪声的产生及防控措施。(物理观念) 2、通过声音在音乐、建筑的应用的原理;超声与次声的应用利用了它们什么特性。(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了解声音知识在音乐、建筑、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让声音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同时注意噪音对人类生活的危害,防止声音污染。(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等基础理论知识,对声音的利用(如听音乐、打电话)和噪声(如施工声、交通声)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认知基础。但学生的认知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声音传递能量的理解较薄弱,难以将 “超声波清洗”“碎石” 等现象与 “声音具有能量” 建立关联;二是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途径认识片面,多数学生只知道 “声音大就是噪声”,不了解物理与环保双重定义,且对 “从源头控制噪声” 的意识不足;三是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系统思维,如设计噪声控制方案时,仅想到 “戴耳塞”,忽略 “阻断传播”“源头减少” 等途径。此外,学生对声呐、次声波等科技应用的原理缺乏了解,需通过直观案例和实验帮助其理解。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验证、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突破认知误区,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重点 1、了解声音的知识在音乐及建筑方面的应用及应用原理;2、了解超声和次声在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3、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减弱噪声的方法及途径 难点 1、区分声音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2、噪声控制途径的判断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音乐家运用不同的音调、响度,配上伴音、和声等,组成不同的旋律,或高亢雄壮,或低沉抒情;或轻快流畅,或婉转缠绵……音乐能呼唤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情感,激励人的斗志,淋漓尽致地把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对声音的研究也推动了音乐的发展。现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音乐的数字合成,已经能够逼真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文化艺术需求。 除了音乐,人们是怎样有目的地利用或控制声音,使它为人类服务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声音与建筑 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声音的反射原理在古代与现代建筑中的作用 在古代建筑中,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就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 在现代建筑中,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设置反射板使声音更为丰满清晰,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减弱杂乱的声音使演奏音乐不受干扰 知识点二 超声与次声 阅读课本可知,在前面的学习中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 20 000 Hz。 超声是振动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音,根据其特点,应用于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水下定位、通信、地下资源勘察、工业检测与控制、超声诊断及超声盲人探路等 次声是振动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