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名称 金木水火土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基本笔顺规则。本课作为一首民间歌谣改编的识字课文,承载着将数字认知与自然元素相结合的教学功能。通过诵读五言儿歌,引导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中识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数词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初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汉字以及“金、木、水、火、土”五个自然元素字,做到发音准确、辨识清晰;理解“一二三四五”是连续数数,“金木水火土”代表自然界五种基本物质;能在教师带领下完整背诵儿歌《金木水火土》;通过观察水墨画背景,感受古人对天地运行规律的理解———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实物的对应关系,如“火”像燃烧的火焰,“水”像流动的波纹;养成按顺序朗读的习惯,提升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学习重点 掌握“一至十”十个数字汉字的正确读音与书写顺序,特别注意“四”与“十”的声母区分;理解“金木水火土”作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基本构成要素,知道它们分别对应金属、树木、水流、火焰、土壤;能流利朗读并尝试背诵全文;结合图画理解“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的含义,即天空在上、大地在下,太阳月亮自古至今照耀人间;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一、二、三、上、下”等字,掌握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学习难点 “四”(sì)与“十”(shí)的发音易混淆,尤其是南方方言区学生常出现平翘舌不分的问题,需反复听辨训练;“金木水火土”属于抽象文化概念,一年级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其哲学内涵,只能停留在表象认知层面;部分学生对“今古”一词感到陌生,不明白“今天”与“古代”的时间跨度;从口头数数过渡到书面识字存在断层,有些学生虽会唱数但不识字形;书写“三”字时三横间距不均,长短一致问题突出,需加强示范指导。 评价任务 1. 能准确读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 能说出“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什么 3. 能独立背诵儿歌前两行 4.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一、二、三” 5. 能听指令完成“上—下”方位动作 资源 与建议 利用教材中傅抱石绘制的水墨画,引导学生观察远山、人物、天际线等细节,体会“天地分上下”的空间感;准备“金、木、水、火、土”实物或模型:金色小铃铛、树枝、装水透明瓶、红色火焰图卡、泥土样本,增强感官体验;制作数字转盘教具,随机指针指向某数,学生快速读出汉字;设计“五行配对卡”,将图片与文字连线;建议教师采用拍手打节拍方式朗读,帮助记忆节奏;鼓励学生用身体表现“上”与“下”:举手为“上”,蹲身为“下”;课后可播放《中华小子》片段辅助理解五行文化。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衔接新知。 (1)、回顾旧知,激活记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天、地、人”,知道了人在天地之间生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还记得吗?请大家看黑板上的字卡,一起大声读出来:“天、地、人”。很好!那谁能用这三个字说一句话呢?比如“我在地上看天”“天上飞着小鸟”“爸爸妈妈和我是幸福的一家人”。请几位同学发言,及时肯定表达完整的句子。接着提问:“除了‘天’和‘地’,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哪些东西?”引导学生说出“山、水、树、火、石头”等,顺势引出今天的主题:“其实古人早就总结出了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他们称之为‘金木水火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把数字和自然联系起来。”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