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温故孕新 03 情境导入 05 变式深化 06 巩固练习 07 课堂小结 04 合作探究 08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mm),理解1厘米=10 毫米,能准确用毫米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区分厘米与毫米的适用场景。 01 02 通过“实际测量— 观察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03 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温故孕新 1.我们之前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厘米 米 温故孕新 2.用手势表示出1 m和1 cm的长度。 1厘米 1米 温故孕新 3.这些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3 4 11 温故孕新 测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物体要放平。 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情境导入 别看它是一本书, 数字符号是住户, 教你计算教你量, 学好数学它相助。 (打一课本) 猜 一 猜 数学书。 合作探究 探究1 认识毫米,建立概念 合作探究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 量出的长是26厘米。 量出的宽不是整厘米数,比18厘米多一些(多4小格),大约是18厘米。 合作探究 厚度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量出的长是26厘米。 量出的宽不是整厘米数,比18厘米多一些(多4小格),大约是18厘米。 合作探究 数学书的宽不是整厘米数,厚不到1厘米,这时候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该怎么测量呢 可以用更小的单位。 小 提 示 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合作探究 1mm 找到比1厘米更小的一段长度,指一指。 这些小格子就是测量毫米的单位。在直尺上,1厘米里的1小格表示1毫米,毫米可以用“mm”表示。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用铅笔尖在自己的尺子上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的小格? 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 毫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任意找一段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里面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合作探究 探究2 体验1毫米的长度 合作探究 先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再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学习任务 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 合作探究 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在测量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身份证大约厚1毫米。 再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毫米的物体。 合作探究 公交卡、银行卡……,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合作探究 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玻璃的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气象台用毫米作单位说明降水量。 测量较薄、较短的物体时,用毫米作单位更合适。测量较长、较粗的物体,常用厘米作单位。 合作探究 用毫米记录数学书的宽和厚。 宽18厘米4毫米 厚6毫米 合作探究 读测量结果时,先看整厘米数,再数有几小格,有几小格就是几毫米,并记作几厘米几毫米。 变式深化 探究3 迁移应用 变式深化 1.填一填。 厘米 毫米 厘米 毫米 2 8 4 2 读数时,先看整厘米数,再数剩余的小格数(毫米),合起来就是物体长度。 变式深化 2.量一量。 ___毫米 毫米 毫米 8 13 25 测量时,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齐书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几厘米几毫米,就是几厘米几毫米。 测量倾斜物体时,尺子要与物体 “贴合对齐”,再读数,这样才精准。 变式深化 测量时要做到“三对齐”:物体一端与刻度对齐、尺子与物体贴合对齐、视线与刻度垂直对齐。 巩固练习 1.判断。 √ × 5至6厘米之间是60毫米。 巩固练习 1.判断。 √ × 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巩固练习 1.判断。 √ × 1粒芝麻大约宽1毫米。 巩固练习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擦厚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