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6829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87868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PPT,纲要,中外,必修,编版
  • cover
(课件网) 为什么秦始皇陵里的兵马俑全部面向东方站立? 叁 秦的暴政 贰 秦的统治 肆 秦的速亡 壹 秦的统一 目录 局部统一 奠定了基础。 兼并战争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一、秦的统一 (一)历史条件 民众心理 今师徒(行军)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一季),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非攻》 长期战乱, 人民渴望统一 一、秦的统一 (一)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 ②人民渴望统一; 一、秦的统一 (一)历史条件 材料一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古之吏也。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二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秦地民风质朴,强悍尚武,《诗经》中就有不少篇章反映了这种习俗风尚,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也称“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急公勇斗的民风士气,如有合理严格的制度作引导,就能凝聚起统一的意志,在兼并战争中前赴后继,所向披靡。———《诗经》 军事地理优势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 物质基础雄厚 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浓厚 一、秦的统一 (一)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主观条件: (1)地理位置: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军事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 (3)政治策略:远交近攻。 (4)个人才能: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小结:统一的历史条件 一、秦的统一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 一、秦的统一 (二)过程 在北方,派大将蒙恬北南匈奴,收回河套,修筑万里长城、修建直道。 在南方,征服百越,开凿灵渠,设置三郡,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统治。 陇西 南海 东海 长城 一、秦的统一 (三)开疆拓土 1、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沿用; 2、统一全国,结束战乱,符合历史潮流;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 ———钱穆《国史大纲》 一、秦的统一 (四)历史意义 1、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沿用; 2、统一全国,结束战乱,符合历史潮流; 3、有利于民族交流、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5、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秦的统一 (四)历史意义 材料 真正对新兴王朝政治实践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家是韩非。韩非是战国法家的后期代表人物,也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出身于韩国贵族,早年曾受学于荀子,人秦后受同学李斯谗毁,下狱自杀。韩非虽死,但他的法治思想和君主专制思想却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被充分贯彻于秦朝统一前后的政治实践当中。———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法家思想是秦朝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对秦朝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