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6833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1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2024,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 cover
课题名称 语文园地一 课时 第5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基本笔顺规则。本课作为单元复习与拓展板块,整合了识字、写字、词语比较、古诗诵读等多项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通过“识字加油站”中的数字儿歌、“字词句运用”的形近字辨析、“书写提示”的笔顺指导以及“日积月累”中的经典古诗《咏鹅》,全面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六、七、八、九、十”五个数字汉字及“人、天、口、田、日、目”六组形近字,做到发音准确、辨识清晰;理解“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这首儿歌描绘的是雪花飘落的情景;能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背诵唐代骆宾王的《咏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画面美;掌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基本笔顺规则,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十、田、八、禾”四个字;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人—天”“口—田”“日—目”之间的异同,提高辨析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表达。 学习重点 掌握“六、七、八、九、十”五个数字汉字的正确读音与书写顺序,特别注意“六”与“七”、“八”与“十”的形音义区分;理解儿歌《雪花》借“飞入芦花都不见”巧妙描写雪花与芦花颜色相似、融为一体的特点;能流利朗读并尝试背诵《咏鹅》,体会“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生动画面;通过观察花朵图案上的字对,比较“人—天”“口—田”“日—目”的结构差异,如“天”比“人”多一横,“田”是封闭结构,“目”比“日”多一横;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十、田、八、禾”,落实“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学习难点 “六”liù与“七”qī的声母区别明显,但部分南方学生易混淆平翘舌或鼻边音;“八”bā与“十”shí不仅字形相近,且发音部位不同,需反复听辨训练;儿歌《雪花》虽短小精悍,但“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较为抽象,一年级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其意境;《咏鹅》中“曲项”“拨清波”等词语超出生活经验,需借助图画辅助理解;书写“禾”字时撇捺舒展不够、末笔点位不准问题突出;部分学生在对比“日”与“目”时仍存在视觉混淆现象,需强化记忆策略。 评价任务 1. 能准确读出“六、七、八、九、十”五个字 2. 能说出儿歌《雪花》写的是什么 3. 能背诵《咏鹅》前两句 4.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八”字 5. 能指出“日”和“目”的不同之处 资源 与建议 利用教材中雪景图与《咏鹅》插图资源,增强视觉感知;准备大字号“六、七、八、九、十”字卡各一张,背面贴磁铁便于展示;制作“形近字找不同”游戏卡片;收集真实的芦花样本或高清图片;播放《咏鹅》童声朗诵音频;准备轻音乐用于古诗吟诵环节;建议教师采用“我说你写”听写游戏调动积极性;鼓励学生模仿鹅的动作表现“曲项向天歌”;可在教室张贴“笔顺规则示意图”作为日常提醒;联合美术课教师开展“画一只美丽的鹅”主题活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醒经验。 (1)、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认识了许多有趣的汉字朋友。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还记得吗?请大家看黑板上的字卡,一起大声读出来:“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手、足”“日、月、山、川”。很好!那谁能用这些字说一句话呢?比如“我在天地之间,用口说话,用眼看日月山川。”请几位同学发言,及时肯定表达完整的句子。接着提问:“除了这些字,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数字?”引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