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6993

【期中重点专项】核心考点:小古文阅读-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303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答案,上册,六年级,语文,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重点专项】核心考点:小古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下面各题。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呜。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④,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①博山:古地名。②伐薪:砍柴。③仔:同“崽”。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⑤固:坚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李氏不与 (2)鹿稍长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夜鹿去,遂不归。 3.文中鹿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写两点) 文言文阅读。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②子已,哀鸣数声,乃拔剪堕地而死。射者折矢③弃弓,誓不复射。(选自《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②付:交给 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射之 折矢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6.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文言文阅读。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①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因为。②铤:同”锭”,古代货币单位。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见一客来濯足 足: ②去,遗所提囊 去: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华估计他酒醒后一定再回来。 B.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须过来。 C.王华计算他酒醒后一定再回来。 D.王华计算他酒醒后必须过来。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候,地点是水边。 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都走后,自己再取走,但没想到那人找回来了,只好给他。 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他的金子找不到了,其人“喜”是因为他的金子失而复得。 D.王华拒绝“一铤”的报酬更加体现了其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 10.从文中看,“其人喜”的原因是 。 11.这则故事中,王华具有 和 的品质。 文言文阅读 桃园结义 ①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②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③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2.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共同合作,互相帮助。( ) 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 ) 1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底。 14.文章主要写的是( )、( )和( )(人物)在桃园结义的故事。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 作者是 。 古文阅读。 鲁人好钓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②,垂翡翠之纶③,其持竿处位④即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⑥不在芳饰⑦,事之急不在辩言⑧。”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错:镶嵌。②银碧:银丝和宝石③纶:钓鱼线。④处位:所处的位置⑤即是:都是正确的。⑥务:关键。⑦芳饰:漂亮的装饰。⑧辩言:巧妙的言语。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