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人》习作指导 [习作要素]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1. 抓关键词明类别:在习作要求中抓关键词句,本次习作“可以选择一个家人,也可以选择家中几个人来写。”从这里我们能看出这是篇写人的习作,范围是一个或几个家人。 2. 整体构思明框架: 开头:开门见山,点出你要介绍的家人是谁,概括他(她)最大的特点。 中间(重点部分):分段叙述,如外貌,具体事例等。如果写一个家人,每一方面可独立成段;如果写几个家人,每个家人可用1一2段来介绍。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情感。 3. 认真审题明要求:选择他们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选择事例时,也应选择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抓特点———聚焦印象独特处 在“我的家人”这一主题中,面对“熟悉却又模糊”的家人,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忙筛选出家人独特之处。 活动1:初画“家人特点树” 1. 在思维导图中心写下家人称呼(如“爷爷”“妈妈”),作为核心主题; 2. 围绕中心画3-4个一级分支,标注“性格脾气”“爱好特长”“职业”“感受印象”等分类维度; 3. 在该维度下填2-3个具体特点(如“姥爷-特长”分支下写“做饭好吃”“钓鱼厉害”“会修家电”。 活动2:确定家人核心特点 在每个特点后加“小分支”,补充“具体小事例”(如“做饭好吃”后写“能把茄子做得软糯酱香”,“会修家电”后写“修过一次台灯”); 如果这个特点,家里其他人没有,则可以确定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了。 评价标准 得星 抓住家人身上印象最深、最独特的特点作为重点内容。 任务二:叙其事———相应事例见特点。 在选择事例时,应该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事。 若要展现奶奶的“好脾气”(性格),可选取奶奶宽容待人的事例:小男孩不小心砸坏了奶奶喜爱的盆栽,奶奶不但没责备,反而安慰起了小男孩。 若要突出爷爷“会做菜”的本领(爱好),可描写爷爷做饭的场景。 若要体现爸爸“很辛苦”的生活状态,可举爸爸早出晚归、加班等事例。 评价标准 得星 写出性格特点,有相应事例 写出爱好特点,有相应事例 写出其他特点,有相应事例 任务三:抒其情———字里行间藏亲情。 习作中要表达出对家人的情感,既能深化家人的形象,又能让文字充满温度,引发读者共鸣。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如:爷爷总说“长身体要多吃”,把最嫩的排骨、最大的鸡腿夹进我碗里。我能长得这么壮实有力,全是爷爷的功劳,每一口饭菜里,都裹着他对我的疼。” 如:看着奶奶笑着安慰砸坏盆栽的小男孩,我忽然觉得她眼角的皱纹都特别温柔。其实那盆花是奶奶养了三年的宝贝,可她总把别人的难处放在前面。这样好脾气的奶奶,我真想像她保护别人那样,好好保护她。 如:讲故事的时候,爸爸的声音不高,却像有魔力,总能把我带入故事里。每次靠在他身边听故事,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洗衣粉味,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原来爸爸的爱,就藏在这些睡前的小故事里。 评价标准 得星 表达出对所写家人的情感。 三.聚焦细节,以改提质,优习作 光有骨架不够,我们还要让文章有血有肉,充满画面感。 1.多用"放大镜"写细节: 不要只写:妈妈很辛苦。 要这样写:"晚上我醒来,看见客厅还亮着微光。妈妈正坐在沙发上,借着微弱的灯光叠衣服。她后背微微弓着,手指轻轻抚平褶皱,时不时抬手揉一下眼睛,打个哈欠,却没停下手里的动作。她额前的碎发也被灯光染得泛着倦意,原来她总在我们睡熟后,悄悄收拾完家里的一切。(用动作、情景来表现"辛苦") 2.让人物"开口说话": 不要只写:奶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安慰起小男孩。 要这样写:小男孩不小心把球踢飞,砸坏了奶奶的茉莉花盆栽,他吓得一个劲儿道歉。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