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7666

2.4《致云雀》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360704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致云雀,课件,32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致云雀 珀西·比希·雪莱 导 入 中国古典诗词中写鸟的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诗人写鸟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律和意境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的抒情脉络,深刻领会诗歌意蕴,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走进作者 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1792年出生于贵族家庭,雪莱天资聪慧、根骨异于常人,当同龄孩子还在识字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诗了。 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 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被牛津大学开除。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珀西·比希·雪莱 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 珀西·比希·雪莱 徐志摩: 我实在够不上读他,因为太浓厚伟大了。他的小诗,很轻灵,很微妙,很真挚,很美丽,读的时候,心灵真是颤动起来,犹如看一块纯洁的水晶,真是内外通灵。 郭沫若: 雪莱是我最敬爱的诗人中之一个。他是自然的宠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他的诗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绝妙的好诗。 评 价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 抒情诗 颂歌 情歌 哀歌 挽歌 牧歌 文体知识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兴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当时法国革命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广泛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此外,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也对其具有不小的影响。 像我们所熟悉的作家雨果(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也属于浪漫主义作家。 文体知识 雪莱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 作品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之后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 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鸣叫有感而作。 写作背景 初入文本 感受诗韵 “致云雀”中“致”是“送给”的意思;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文题点明了诗歌的歌颂对象。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在诗歌中,云雀是欢乐、光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