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2927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3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741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ppt,34张,课件,斯大林模式,共产主义
  • cover
课件34张PPT。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预习检测1、苏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特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 背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2、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4、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基础问题探究应该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1、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2、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损害农民利益,是一种应战解危的措施,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材料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也牵动着军队士兵。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叛乱,他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 ———人民版教科书·必修一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1、材料一表明“战时共产主义”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表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预习检测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配:(3)贸易:(2)工业:(1)农业:3. 内容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实物配给制固定的粮食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 根本目的: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后引发经 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解除工业国有化深化问题探究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哪些积极的作用?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这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预习检测1、何谓斯大林模式? 2、斯大林模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3、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农业、经济体制方面分别有哪些表现?三、斯大林模式(一)背景 苏联成立(1922年)和列宁逝世(1924年)(二)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深化问题探究 如何辩证的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捷报频传            1.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 国转化为工业国。 2.“二五”计划后,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是自彼得大 帝改革后,俄罗斯民族第一次凭借国力而 不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