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二)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知识点一 测量长度 1.如表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 cm,“92”表示( A ) A.胸围92 cm B.肩膀宽92 cm C.上臂周长92 cm D.脖子周长92 cm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170”表示身高170 cm,“92”表示人体的某项参数为92 cm;根据生活常识,肩膀宽、上臂周长、脖子周长均小于92 cm,而人体的胸围在92 cm左右,所以“92”表示胸围92 cm,故A正确,B、C、D错误。 2.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木板的摆放和读数的方法都正确的是( D ) 3.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某物体的长度是38.89 cm,则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此数据的准确值和估读值分别是( D ) A.1 mm、38.89 cm、0.09 cm B.1 cm、38.8 cm、0.09 cm C.1 cm、38.0 cm、0.89 cm D.1 mm、38.8 cm、0.09 cm 知识点二 测量时间 4.下列对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测正确的是( D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20 s B.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为1 s C.从1楼爬到5楼用时约3 s D.健康人的脉搏1 min内跳动70次左右 5.如图所示是测量时间的机械秒表,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s(或秒)__;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99.8__s。 第5题图 知识点三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一定是实验操作出现了差错 B.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等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测量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主要是减小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不高带来的错误 7.纳米(nm)是一个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以0.1~100 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3.85×109 nm最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A ) A.教室黑板的长度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高度 D.篮球场的周长 8.小明测量5次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 dm、18.52 dm、 18.11 dm、18.50 dm、18.51 d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 C.18.50 dm中最后一位的“0”可以去掉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 5 dm 9.如图甲所示,铅笔长度为__5.35(5.34~5.36_均可)__cm。如图乙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用刻度尺__A__(选填“A”或“B”)更精确。如图丙所示,机械秒表所示的时间为__341.5__s。 第9题图 10.在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老师让同学们使用刻度尺去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第10题图 (1)小华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两处错误: 错误1:__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长度放置__; 错误2:__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__。 (2)在老师帮她纠正了错误后,她用同一把刻度尺对物理课本的宽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8.51 cm、18.50 cm、18.51 cm、18.50 cm、19.51 cm,则她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0.1__cm,其中有一次她在读数时看错了刻度尺上的数字,这一次错误的结果应该是__19.51_cm__(填错误结果);排除错误的结果,她最后得到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__18.51__cm。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若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其测量结果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创新运用】 1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 B.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CADB(或CDAB)__(选填字母)。 (2)该细铜丝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