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0022

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阅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53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图,地理,教学设计,阅读,一节,第二章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地图的阅读 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如何阅读和理解地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如何有效地使用地图。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尺、地图方向和图例注记等关键知识点。通过具体实例,如校园平面图和台湾卫星影像,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计算比例尺,辨别方向以及识别图例。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地图,利用地图获取所需地理信息,培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观:通过地图阅读,理解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2)综合思维: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能够综合分析不同比例尺地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区域认知:通过地图阅读,识别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理解地图在区域认知中的作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活动,学会使用地图工具,绘制简单路线图,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难点 (1)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需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并能在实际地图中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换算,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地图方向与定位:学生需掌握无指向标、有指向标及经纬网地图的定向方法,并能在地图中准确判断方位,理解不同定向方法的适用场景。 (3)图例与注记的识别:学生需熟悉常见图例和注记,能够在地图中识别并理解其代表的实际地理事物,培养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展示校园平面图 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张校园平面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张图,这是我们的校园平面图。谁能告诉我,哪些是我们学校的设施?比如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和办公楼等。另外,请大家找到我们教室的具体位置。” (学生们开始仔细观察并踊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补充。如需要,可以进一步询问具体设施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平面图的布局。) 测量教室的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 “接下来,我们需要两位同学上台来使用直尺测量一下平面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学生操作) “然后再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一下实际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学生操作) “现在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图上 1 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多少米。这个数值就叫做比例尺。” (学生进行计算并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1. 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通过刚才的测量和计算,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 比例尺。那么,什么叫做比例尺呢? 板书: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比例尺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 比例尺。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并详细解释其含义。同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公式的应用,如图上 1 厘米对应实际 10 米,比例尺就是 1:1000。)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呢?我们可以用文字、数字或直线形式来表示。大家看地图册上的三幅图,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比例尺。 提问:“这三种方式分别是哪三种呢?” 学生可能会答出: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接着让三位同学上台,分别示范如何用这三种方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比例尺的应用 那么,比例尺有什么用途呢?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然后换算成实际距离。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地图上的台湾卫星影像,量取 “高雄” 到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