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048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67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新疆维吾尔,9月,答案,试题,历史,测试
  • cover
喀什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模拟测试 历史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文化遗存中“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其中的“女神庙”为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由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总体结构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据此推断,此文化遗存最有可能是 () A.红山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良渚文化 D.河姆渡文化 2.“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如图),也是饮酒礼上尊車关系的象征,进而教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A.治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3.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4.“天下”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此时的“天下”并不包括蛮夷戎狄所构成的“四海”。至战国时,孟子提出“以夏变夷”,“天下”亦将“四海”纳入其中。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 A.华夏认同观念有所发展 B.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C.周天子的权力不断增强 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5.1953年,河北兴隆副将沟出士了大量战国晚期时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其中镰沱上铸有“右麋(地方官府狼仓)”。在距铁范出士处约1.5公里处的古洞沟发现冷集遗址1处,并在遗址附近发现了2处采矿井。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晚期) A.官府垄断手工制造 C.社会经济加快发展 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 D.大土地所有制盛行 6.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出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外儒内法 D.崇德重法 7.东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熱知秦朝典章制度 8.西汉贾谊在《治国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为此,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分封并行B.颁布推恩令C.采用武力镇压D,设置都护府 9.《汉书·董仲舒传》中记载:“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为此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尊崇儒术 C.实行盐铁官营D.设刺史 10.位于越南中部秋盆江三角洲的广南省莱宜墓地是一处重要的沙萤文化遗存,曾发掘60余座年代约为中国两汉时期的墓葬,其中M87出土了釜、盘、碗等6件铜器。这些铜容器和铜炊具与中国特别是两广、湖南等地汉墓所出同类器物形制及风格均一致,应是由中国输入的器物。据此可推知() A.中国的青铜器在越南中部广泛分布 B.中越两国之间存在频繁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促进中越间文化贸易交流 D.中国的青铜器技术在世界遥遥领先 11.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进行监察,分设刺史巡视辖区内的郡级官员及子弟、豪强:东汉末年,因黄巾起义之乱,汉灵帝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州刺史改为州牧,地位居郡守之上,揽一州军政大权。刺史制度的调整() A.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C.改变了地方权力结构 B.减少了地方割据风险 D.加强了中央监察力度 12.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