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选择。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伟大的品格,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本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坐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小说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的是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整篇文字结构完整,重点突出。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言行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方式,塑造了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本文既用叙述性语言,也用描写性语言,但以描写性语言为主,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作品就是以细节的内在联系,吸引读者不断地看下去。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发现人物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出来的,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从中受到美好品格的感染,移情体验,提升阅读力。 真实学情研判。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感受能力,会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突出人物品质。运用思维导图、圈画批注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用心思考、用笔表达、深度学习、深度思维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读“诺曼底号”等较难读的外国名字,会书写“窟”“窿”“剖”等字。 2.借助撰写《榜样人物事迹》的情境任务,结合思维导图,梳理人物事迹,聚焦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3.通过语言的对比,理解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升华人物品质。 4.通过主题联读,探寻更多的榜样人物,积累《榜样人物传记》素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撰写《榜样人物事迹》的情境任务,结合思维导图,梳理人物事迹,聚焦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的对比,理解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升华人物品质。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读指导课) 学习活动一:前期准备,寻榜样人物 (一)情境导入,开启创作《榜样人物传记》之旅 1.“榜样人物”系列故事编辑部要出版《榜样人物传记》,让我们一起走进海难篇之《“诺曼底号”遇难记》,寻找人物事迹,开启创作准备。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2.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二)预习检测,识写生字 1.正确朗读由“诺曼底号”引出的文中外国人名、地名。 2.朗读文中描写“诺曼底号”样子的句子。(出示句子)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英尺,宽二十五英尺。 (1)读好句子。 (2)比较阅读,体会邮船之大。 引导将句中的数字具体化:六百吨相当于4000多个成人的重量,二百二十英尺相当于7个教室左右的长度,二十五英尺相当于2层楼左右的高度。 (3)再读句子,感受邮船之大。 3.完成《作业本》第3题,了解遇难原因。 过渡:(补充板书:遇难记)这样的邮船会因为什么遇难?《作业本》第3题已经帮我们进行了解答。(出示《作业本》第3题) (1)默读课文第一至十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2)全部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