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2.1 力 知识点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 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 (2)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3) 孤立的一个物体是不会出现力的作用的,且有受力物体存在,一定就有施力物体存在。 2. 力产生的条件: (1) 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2)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但可以不接触→如吸铁石 (3)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总要有2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离开物体更不会有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块,它们之间如无相互挤压,则两物块间无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屑),因此是否接触不是判断物体间是否有力的作用的依据 3. 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形变的种类: 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形变在外力撤去以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②非弹性形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注意: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有些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 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非弹性形变。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的速度大小的改变。 ②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注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表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如用力推静止的汽车,汽车仍静止,此时虽然有力作用在汽车上,但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单独的一个物体是不能产生力的。 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 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同时消灭的,没有先后之分。 3. 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不同物、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同体) ②大小相等(等大) ③方向相反(反向) ④作用在同一直线(共线) 【注】(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把其中一个力叫作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就叫作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该规律也叫牛顿第三定律(高中)。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明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是同时存在的,要确定是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一般由研究对象来决定。 我们研究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的支持力,书就是受力物体,支持书的桌面就是施力物体;要研究书对桌面的压力,则桌面为研究对象,即桌面是受力物体,书是施力物体。 (3)利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①火箭升空:火箭对喷出的燃气有向下的推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燃气会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反推力,使火箭加速向上运动。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起步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全系列火箭已完成 500 余次飞行任务。 ②走路:人走路时,脚用力向后方蹬地,对地面有向后的力的作用,同时地面对脚产生一个反向的向前的作用力,人在这个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③游泳:人游泳时,手用力向后方划水,对水有向后的力的作用,同时水对人产生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人在这个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④水母因向后喷水而前进。水母向后喷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