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 线条变化多 教学设计 课题 18 线条变化多 学科 美术 课型 新授 来源 岭南美版 节次 第18课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识别学校或社区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标识,从线条、形状、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其用途和所传递的信息。能根据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欣赏和评述其中的美。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对身边的美的体会,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标分解 1. 激发学生对水墨画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探寻其艺术奥秘。2.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3.通过对比体验,发现毛笔的独特表现力.运用其绘制多变的棋盘线条;借助快乐的水墨游戏,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为后续深入学习水墨画技巧莫定兴趣基础。4. 能独立或集体创作富有创意的作品。在造型游戏活动中,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并尊重、理解他人的想法。 教材分析 《线条变化多》本课时旨在让学生掌握毛笔基本技法,绘出多样化线条,创作大树年轮画,通过笔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通过欣赏与游戏,完成水墨画创作。通过欣赏名作启发线条的运用技巧,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线条的运用,进行水墨游戏来实践有轻重、快慢、干湿变化的线条,最终创作出大树年轮水墨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但动手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对线条有一定的接触,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在学习中,可能难以精准把握线条变化与运笔技巧。教师可通过示范、实践和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为了让学生掌握画出粗细变化线条的技巧、明确指导其探究控制力度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毛笔运用的理解。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能够敏锐感知线条在速度、粗细、干湿等方面的变化,并体会其带来的不同美感。学会欣赏名家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提高对线条艺术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熟练掌握用毛笔绘制不同线条的技巧,能够根据需求控制运笔的快慢、轻重。运用所学线条知识,创作具有一定变化的线条作品,如大树年轮画。创意实践:发挥想象力,尝试将不同线条组合运用,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理解: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评价任务 1.我能欣赏中国画作品中线条的不同变化2.我能用毛笔画粗、细、干、湿等不同的线条3.我能与同学交流分享多变的线条作品 重点 学会用毛笔画出有干湿、浓淡、粗细变化的线条,并能用这些方法画一张大树年轮的水墨画作品。 难点 准确掌握年轮的外形结构特征,以及熟练运用毛笔表现出线条的干湿、浓淡和粗细变化,使年轮的特征在画中生动展现。 材料准备 准备工具与材料:毛笔、墨汁、宣纸、墨碟、笔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毛笔不仅可以写字,还可以画山画水画树木。出示图片 讨论分享对毛笔绘画知识的了解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引导学生朗读,并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分析学习内容手执毛笔画线条,快慢轻重各不同。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干,有的湿。(二)欣赏画松枝苍劲有力,松针坚挺硬直,虽未画风,却将松的敦厚拙朴与秀丽可人描绘得淋漓尽致。垂下的松枝,转折起伏,垂而不泄,筋节有力。(三)介绍作者李方膺自号借园主人。中国清代诗画家、官员,工诗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